湖北宜都:带娃又带货,这群大学生把乡村夏天过成了“爆款”
夏日的湖北省宜都市姚家店镇,阳光为田野镀上金边,荷香顺着晚风漫过田埂。一群来自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大学生,正以“白天带娃、晚上带货”的双重身份扎根这里——他们用青春活力激活乡村烟火,用专业智慧点亮振兴之路,在田间地头与直播间里,写下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白天:童心港湾里的“成长课堂”
早上八点,宜都市姚家店镇油榨坪村爱心托管班的教室里已飘出笑声。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多面手老师”,把红色教育、传统文化装进课堂,让暑假变得既有趣又有料。
“红色剧本杀”里,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在剧情里“遇见”革命先烈,在对话中感受烽火年代的热血;“非遗小工坊”中,甲骨文拓印时的墨香、剪纸时的咔嚓声,让孩子们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纸张,更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心灵花园”辅导课上,一场场心理小游戏、一次次团体分享,成了孩子们敞开心扉的钥匙。
“剪纸和拓印我都学会了,要带回去给爷爷当礼物!”托管班学生曹彦萱举着作品说。
如今,这个托管班已服务40多名孩子,开设24门特色课程,成了村里最热闹的“暑期乐园”。
夜晚:直播间里的“助农新声”
夕阳刚落,大学生们又转场到直播间——镜头前,他们是熟练的“带货主播”;镜头后,是分工明确的“助农小队”。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下午刚从荷花池现摘的莲蓬,颗颗饱满,清甜爽口……”主播唐子怀举着莲蓬,对着镜头自然介绍。团队里,有人讲产品故事,有人秒回网友提问,有人核对订单信息,默契得像合作了很久的伙伴。
“从一开始紧张到忘词,到现在能把十几种农产品的特点说透,我们和老乡们一起进步。”唐子怀笑着说。
据统计,青春助农直播间自开播至今,累计吸引超1万人次观看,单日最高卖出1200多元,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双向奔赴:青春与乡村的“共成长”
“现在娃有人管,地里的东西也能卖得更远,这些娃娃真能干!”村民曹诗海的话,说出了不少乡亲的心声。
“带娃带货带希望,同心同梦同振兴”——这是实践团队的口号,更是他们的行动写照。宜都市姚家店镇与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探索的“教育+电商”模式,既给乡村孩子送去了知识与陪伴,又为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涨”。
这个夏天,大学生们用脚步走进乡村,用热情温暖童心,用创新连接城乡。在宜都市姚家店镇的田野与直播间里,青春与乡村正完成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通讯员 牟晓兰 王青青 王一冰
一审:李华
二审:向姝
三审: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