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老于的“安全秘笈”
清晨六点,三公司船舶分公司长海试验基地项目现场还是一片静谧,安全员于青山的保温杯里早已泡好了浓茶,准备为一天的工作打起十二分精神。虽然入职才第六个年头,但同事们都喜欢喊他“老于”。
作为船舶分公司的安全员,老于的工作远不止于管船,而是“水陆两栖”——既要看住岸上的联调实验厂房、科研辅助楼施工,更要盯紧海上那些正在挖泥、抛石和安装沉箱的施工船舶。钢铁丛林,水陆交错,船舶和机器的轰鸣声变成了老于主战场的BGM,而隐患也就藏在每一个转角的缝隙间,每一次无视后果的心存侥幸里。
入夏以来,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安全帽顶,炽热的空气里掺杂着混凝土的气息,又闷又沉。几个工人正忙着在主体框架柱顶部绑扎钢筋。见老于来了,便扯扯安全帽,低下头来,佯装没看见。专注的老于没有理会,探照灯一样的目光精准扫过临时通道和安全防护设施等关键部位。突然,他脚步一顿了:“老李,看看你那安全绳挂哪了?”
原来是工人老李为了图方便,将安全绳挂钩随意地挂在了临时钢筋上!老于的声音虽不大,却带着穿透力。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严肃地说道:“这临时钢筋看起来结实,实际根本不管用,要是你这一脚踩空,后果不堪设想!”被点名的老李看了一眼皱着眉头的于青山,赶紧取下挂钩,重新挂到头顶专设的生命线上。虽然行动很诚实,但嘴上却不服气地嘟哝着“芝麻绿豆点事,这能有啥危险。”“安全无小事,大家别嫌我啰嗦!”老于见状一边念叨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房建主体框架柱作业,需增设明确标识专业生命线锚固点。”
等到施工间隙,老于把房建工人和海上作业班组长召集到会议室,墙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投影十分醒目。他清了清嗓子,略带严厉地说道:“施工生产最大的危险是啥?就是那些你以为没事儿、差不多的小细节!”
“都看看,眼熟不?”一张清晰的照片被老于投在屏幕上,正是上午那个挂错了地方的安全绳。“咱们今年安全月的主题是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其实隐患就藏在咱们的侥幸里!”对安全的担忧,让老于的声音都提高了八度。看着身边的人成了警示典型,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一顶安全帽最大能抗住500公斤的冲击力,一根安全绳至少能承受113公斤以上重物……”发现安全警示十分奏效,颇有“心机”的老于随即开始了知识小科普,拎出了一个装着安全帽、安全绳和救生衣的帆布袋。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些看似寻常但至关重要的救生物件牢牢吸引,听得比任何时候都专注认真。
看到这一幕,老于知道,他这套“理论+实践”的安全秘笈又一次恰到好处,比念一百遍文件都管用。“老李,咱这绳以后还挂临时钢筋上不?”“不不不了,这事我还得听您的。”老李笑着连忙摆手,这一次他是真的服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