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宜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速 75处矿点明年换新绿

长江云新闻  2025-07-24 11:41:24
分享到:

作为省级重点项目《湖北省汉江中游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要子项目,宜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7月23日,在位于南营街道桐树村的宜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YC11号、12号图斑项目施工现场,三台大型挖机正在矿坑进行土地平整作业。

“YC11号、12号图斑正在进行土石方作业,通过高挖低填的手段,对原采矿坑进行回填。回填之后采用技术手段,对整个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消除。消除完以后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覆土,部分区域复垦为耕地,部分区域通过生态重现手段恢复矿山生态。”宜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YC11号、12号图斑项目负责人唐传雄说:“目前施工进度已经完成20%,计划在明年3月底全部完工。”

宜城项目覆盖小河-孔湾、王集-流水两大片区,涉及8个乡镇共75处历史遗留废弃矿点,修复总面积达146.07公顷。项目总投资7639.51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17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460.51万元。该项目由宜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业主单位组织实施,襄阳小河临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主体参与承建。

“在工程施工中针对不同矿山创伤‘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力求生态效益最大化。”襄阳小河临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谭辉介绍,“对损毁严重的111.89公顷区域实施‘生态重建’;对24.75公顷具备潜力的地块推动‘转型利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对9.44公顷扰动轻微区域采用‘人工辅助恢复’,减少人工干预。”

截至目前,宜城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进展显著:8个自然修复图斑已通过验收并公示;17个转型利用图斑中16个完成证明手续;50个生态重建区域已有12个开工,总工程量完成约30%。

随着施工进度不断加快,昔日的矿坑与裸露山体正被蓬勃绿意覆盖。这片曾因开采而伤痕累累的土地,将在科学修复中重获新生,为汉江中游筑起更坚实的生态屏障。据精准勘测,项目建成后,将恢复耕地707亩、林地800亩、草地198亩。

“目前各项目组正全力冲刺,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所有矿点的工程修复主体任务,并在明年4月前完成绿化栽植。”宜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任之金表示,“随着修复工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矿坑将被填平,裸露的山体将重披绿装,生态效益将切实转化成惠及民生、助力转型的发展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通讯员 周波 任之金)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