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民益路”变“民意路”,伍家岗小巷深处见初心!

魅力伍家岗  2025-07-23 18:10:36
分享到:

马路市场,拆还是不拆?这道关于城市“面子”与居民“里子”的城市治理的经典难题,在伍家岗区民益路找到了新解。

告别“猫鼠游戏”和“肠梗阻”,伍家岗以“疏堵结合、温情治理”破题,将困扰上万居民的脏乱堵点,蝶变为秩序井然的“民心路”。

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的问题之间,有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平衡答案。

困局

民生需求与管理难题的碰撞

清晨的民益路,曾是伍家岗区最“热闹”也最“头疼”的地方。

作为东山大道339号旁连接上万居民出行的“咽喉”,这里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承载着周边居民“灶台边的需求”。百余个流动摊点,蔬果肉蛋一应俱全,方便了生活。

然而,便利的另一面是混乱。

短短百余米,最窄处仅容5米通行。摊贩的三轮车、活鱼盆侵占半幅路面,行人侧身挤过,汽车的焦躁喇叭声与摊贩的吆喝讨价声交织。下雨天,烂菜叶混着污水,行人踮脚难行。

“送孩子上学,一百米路能堵十来分钟!”附近居民谭女士的抱怨,道出了无数人的无奈。

一边是“买菜刚需”,一边是“出行刚需”,城市“面子”与居民“里子”在此激烈碰撞。

城管执法从未停歇,却陷入“打地鼠”般的怪圈。“摊贩要吃饭,居民要买菜,光靠‘堵’,治标难治本。”宝塔河街道执法中心市容中队中队长姚亮坦言。执法者累、摊贩怨、居民烦——一道治理“死结”亟待破解。

整治前的民益路市场

破题

倾听民意 给“烟火气”寻找归宿

转机始于今年6月。如何根治顽疾?伍家岗区的答案清晰而坚定:沉下去,听民声。

党员干部卷起裤腿,扎进摊位间、站在居民旁。“大姐,您觉得怎么摆能少挡道?”“老伯,市场咋整,您有啥好建议?”一句句家常,叩开群众心门。改造,问计于民,更问需于摊。社区设点登记,摊贩顾虑和期盼被一一记录。

“不能只看路堵不堵,得看人心堵不堵。”宝塔河街道城管执法队员涂晓夏的感悟,点明了治理关键——摊贩背后是一家生计,居民门口买菜是刚需,两头都要顾。

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疏堵结合、温情治理”的方案逐渐明朗:不是简单驱赶,而是科学疏导,为“烟火气”安家落户。

蝶变

科学疏导与精细管理造就新貌

方案既定,行动雷厉风行。六月的民益路,迎来新生。

6月9日,宝塔河街道执法队员联合社区,逐户发放《致广大居民及商户的一封信》,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同时,设立登记处摸清商贩底数。

6月30日,宝塔河街道联合区环卫部门,彻底清理马路市场的废弃杂物,高压冲洗地面、排水口,为“新生”扫清障碍。

7月7日,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劝阻占道经营,并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将百余流动摊贩集中疏导安置。 同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科学施划多处非机动车位,配套建设60余个充电桩,缓解停车难、充电难。

脏乱差的马路市场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科学规划的两处便民疏导点:一处位于东山大道口,传统屋檐瓦结构;一处靠近合益路,现代化钢架棚。两处各设40余个摊位,清晰划分自产自销、固定、流动区域。

步入疏导点,豁然开朗:钢架棚宽敞明亮,鲜嫩蔬果整齐码放在防污垫上,餐饮摊点亮证经营……变化实实在在,源自“从群众不满意处改起,向群众期盼事发力”的坚定。

新颜

烟火气与文明范共绘和谐图景

如今的民益路,焕然一新。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民心暖了。

巷道恢复通行功能,早晚高峰肉眼可见的顺畅;垃圾分类桶有序摆放,保洁定时清扫,新划的非机动停车位不再乱停乱放。系列整治行动,惠及了周边居民1万余人。

“现在回小区再也不用为找车位发愁了。”载着孩子的居民李娟感慨道。此外,停车区配套建设的60余个充电设施也缓解了充电难的问题,

新颜易得,长效难守。让民益路新生,靠的是精细化管理。

7月14日上午,记者跟随一支街道、社区、第三方组成的联合队例行进入民益路巡查。查燃气隐患,看商品质量,杜绝“三无”产品。“早七点队员就位,引导摊贩进点,保路畅通!”姚亮介绍,他们是安全员,更是协调员。他们还实时监测人流与交通状况,进行交通疏导。

“便民疏导点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通水通电,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有问题也能反馈解决,这些举措让我们感到很暖心。”商户覃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有摊位,也能踏实投入更多心思搞经营,收入也变高了。摊位公示的收费标准,让他们辛苦赚得的每一分钱都用得明、算得清。

傍晚收摊,摊贩们还会互相提醒:“垃圾带走啊,明儿还来呢!”畅通的巷道,整洁的街面,归家的居民,构成民益路和谐的画卷。烟火气不再呛人,透着温暖;热闹不再混乱,自有秩序。

整治后的民益路市场

记者手记

小巷深处见初心

民益路的蝶变,是一条小巷的“逆袭”,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答卷,它将“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转化为“为民解忧”的实际行动。

从“管”字当头到“服”字为先,从“驱赶整治”到“疏解安顿”,把群众烦心事当起点,盼心事当目标。党员干部卷起袖子,沉到一线,听的是真声音,解的是真难题。拆违建、清垃圾、建疏导点、设充电桩……一桩桩,一件件,瞄得准,干得实,没有花架子,全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现在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的谆谆叮嘱,在民益路有了真切的回响。

治理的智慧,在于平衡的“温度”。体谅摊贩养家不易,理解居民生活之需。在规则刚性与人情柔性间找到平衡点。这份温度,融化了隔阂,暖透了民心。

民益路整治证明:城市治理的难题,答案就在街头巷尾,在百姓心坎。只要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用力,再难的“肠梗阻”,也能疏通成惠及万家的“民心路”。它升腾的烟火,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作风建设最扎实的成效。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