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阳新:问需于民听心声 问效于行办实事

黄石日报  2025-07-23 18:08:28
分享到:

22日上午,阳新县陶港镇碧庄村,“00后”宝妈袁海燕给4个月大的儿子喂完奶,将其交给婆婆后,走进自家客厅,娴熟地拿起从路遥鞋面加工厂领回的鞋面布忙碌起来。在阳新的一些乡村,通过“妈妈岗”培训,像袁海燕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宝妈还有很多。

这是阳新县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生服务实效的生动缩影。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阳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深入基层、干字当头、惠民行动”一体发力,以学习教育成效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深入基层察民情

“过去提意见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镇村干部主动上门听诉求,家门口的沟渠疏浚好了,今年汛期再也不用担心了。”一周前,阳新县龙港镇岩泉村村民陈世贵在“三听三改”开门教育活动中,给出“十分满意”评价。

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龙港镇设立5个“基层哨点”,通过“敲门行动”、热线电话、湾组会等形式,构建立体沟通网络,推动“民声”转化为“民生”。

学之愈深,行之愈实。党员干部践行“四下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房前屋后察民情,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走下去、问题收上来、难题解决好”的务实作风。

时值盛夏,阳新县多个住宅小区内,有一群人顶着烈日穿梭在楼栋间,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贴在后背—— 物业维修人员正加紧处理居民反映的屋顶渗水、管道老化等问题。

这一现象源于阳新县住建部门的物业领域专项行动。

前阵子,阳新县住建局通过线上征集、专项巡查、业主反馈及全面排查,累计收集物业领域问题744条,推动解决426件,并出台《阳新县物业企业星级考评管理办法》,以制度刚性提升群众居住品质。

阳新县山好水好,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但农产品“出村进城难”一直让果农犯愁。

阳新县人社局以免费数字技能培训为抓手,开设网络创业(直播)等实用课堂,将直播间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直播运营、短视频推广等实操技能,引导学员把手机当作“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带动200 名学员化身“带货新秀”。

学员肖志霞结业后三天内助农售出鲜桃1.3万斤;学员陈世军单场直播吸引观众3000余人、销售700余单,有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县94家单位党委(党组)班子及领导干部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入查摆问题3305 条,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形成覆盖全县的“问题整改作战图”,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干字当头解民忧

“这份经济成绩单还比较亮眼!”阳新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后,大家一致认为。

数据显示,阳新县上半年规上企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5类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约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一,房地产投资及商品房销售逆势实现“双增长”……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围绕企业“做文章”,紧盯发展肠梗阻,动真格求实效,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聚焦“奋进百强、工业强县、项目建设”的发展要求,阳新常态化开展“双百”活动,组建200人“富川帮办”队伍,严格落实“政策上门、问题销号、跟踪问效”闭环管理,开展上门服务1800余次,收集企业在用工、融资等六大领域诉求96条,高效解决87条,办结率达90.6%,企业满意度达98.7%……

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次办”为导向,阳新县深化开展60个高频事项“一事联办”及“一件事”改革,推动27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落地。

今年以来,该县共办理“一业一证”786件,联办事项达两个以上的办件21件,企业开办实现“2小时办结”,较2024年提速6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办理材料精简42%,有效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

聚焦化解涉企纠纷,针对重要商圈“华联时代广场”980户商铺业主因返租方式变更导致所得租金下降引发的群体性纠纷,阳新县创新“262”群众工作法,建立“双向服务”机制,推动运营方与业主开展协商谈判30余次。

通过出台《商业综合体委托经营管理规范》,“华联时代广场”矛盾得以化解,商业体客流量提升15%,业主满意度达92%,实现“群众得实惠、企业稳发展”的双赢局面。

以此为契机,该县成立营商环境法庭,建立涉企案件“绿标签”制度。上半年,阳新县涉企纠纷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8天,高效审结民商事涉企案件1618件,执结涉企案件794件。

惠民行动暖民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务实举措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我前段时间刚做完CT,上次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也都在这里,到你们这怎么还要重新检查、重新预约?”几天前,在阳新县一家医院,一位患者斜依在分诊台大声抱怨。

针对这一问题,阳新县卫健局主动领题,实地调研后认为,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分散运行、检验标准存在差异是根本原因。卫健部门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整合县域内21家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数据,打通信息壁垒,实现 CT、核磁共振、血常规等12类常见检查项目结果互认。

截至目前,县域内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万人次,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227万元,单例最高减负800元,节约时间8万小时,群众满意度达98.6%,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月28日,湖北省全面推行可弹性工作、居家上岗的“妈妈岗”就业模式后,阳新县迅速启动、大力推广。

6月11日,阳新县人社部门举办阳新布贴“妈妈岗”专项培训,通过系统传授千年非遗布贴技艺,为“妈妈岗”探索出“非遗+就业”创新增收路径,不少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这一就业新模式已在多地推广,参与招聘“妈妈岗”企业10余家,发布岗位63个,达成就业意向27个。

事实上,阳新县的暖心措施不止于此。为打造友好城市,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政策,推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10件民生实事”,构建全链条民生服务体系,形成“群众点单、部门接单、政府督单”闭环机制,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下一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进一步深学细悟,以学铸魂促进作风转变;深查细照,找准病灶深挖问题根源;深改细治,动真碰硬务求整改实效。同时,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让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质效,让作风建设实践转化为服务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