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崇阳:“小积分”焕发移风易俗“新活力”
7月20日,在咸宁市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九组,几位村民代表正手持评分表,挨家挨户进行细致评议。这是该村每月例行的“积分制”量化管理评比现场,此刻聚焦的是“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港口乡各村湾已成为常态。
创新治理模式 量化文明标尺
以“积分制”为有力支点,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港口乡成功实现了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的深刻转变。通过引导村民践行“道德可积分、文明可加分、善举可得分”的新风尚,这套机制不仅美化了乡村“颜值”,更显著提升了乡风“气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善治动能”,尤其在激发移风易俗内生动力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
港口乡积极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创新实施“积分制”量化管理。该模式精准聚焦爱国守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共建共治五大领域,细化为36条具体指标,将乡村治理特别是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硬标尺”。
通过年度、季度、月度的清晰透明评分,村民的一言一行有了明确的“度量衡”,文明新风有了具体的“参照系”。
广泛宣传发动 激发主体意识
为确保“积分制”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港口乡采取多维度、立体化宣传策略。村民大会集中宣讲、“湾子夜话”倾听民意、村务公开栏实时公示,让积分规则、意义和成效家喻户晓。广泛的宣传不仅普及了制度,更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促使观念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营造了“人人关心治理、户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阳光下的村庄,变化悄然发生:乱堆的柴草整齐了,门前的杂物清理了,更可喜的是,邻里间的争吵声少了,互帮互助多了,红白事攀比之风淡了。“现在大家都比着做好事、讲文明,生怕落后。”村民金叔的感受,道出了积分制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在移风易俗上,从“被动遵守”变成了“主动践行”。
坚持积分兑换 激活善治热情
“做好事能攒积分,积分能换实惠,大家都抢着干!”小沙坪村村民庞大姐拿着用积分兑换的食用油,笑容满面。乡里创新设立“积分兑换超市”,与周边商超合作,设立专项资金。每户村民都拥有一本“积分存折”,月月记录清晰。凭此,村民可自由兑换米面粮油、日化用品等生活物资。小小的积分,如同催化剂,有效激活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践行文明新风的“大热情”。
“以前喊破嗓子也难动员,现在大家主动参与。”村干部深有感触。积分制实施以来,仅小沙坪村村民就自发组织环境整治20余次,义务投工投劳300多人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为显著的是,陈规陋习得到遏制,文明节俭、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新风尚日益浓厚。
近年来,港口乡坚持党建引领,以“积分制”为抓手,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不高、抓手不实等难题,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摒弃婚丧陋习,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尚。这套量化管理模式,成功将村民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在推动环境整治的同时,更成为革除陋习、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引擎。崇阳县港口乡正借力“小积分”,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共同绘就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全媒体记者:黄沚瞻 特约记者:简臣杰 通讯员:刘悦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付波
三审:全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