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叩开山门 湖北大别山老区焕发经济新活力
群山莽莽的大别山腹地,一列列“银色闪电”穿梭其间。随着黄黄高铁、京港高铁等线路接入黄梅县、Z182次列车在蕲春县设立停靠点,横纵交织的铁路网,正在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带来发展新机遇。
文旅“流量”变“留量”
走进黄梅县问梅村,红墙黛瓦的建筑古朴清雅,黄梅戏唱腔婉转,非遗挑花色泽绚丽……一条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跃然眼前。
条条高铁如强劲的纽带,为问梅村带来八方游客。“2025年上半年,山庄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问梅村负责人陈志波介绍。
图为问梅村。新华网发 王丽摄
铁路不仅是坚实的轨道,更是推动发展的澎湃引擎。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黄梅县仅8天就接待游客81万人次,文旅收入同比增长25%;黄黄高铁开通后,预计今年年增游客30%。一条条铁轨,正将“流量”变为“留量”,变过客为游客,为黄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粒米撬动新“稻”路
搭乘高铁,从武汉站出发,仅需1小时14分,便可抵达黄梅东站。2022年4月,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钢铁动脉不仅让黄梅县的稻米及其加工产品顺畅“走出去”,更将八方游客便捷“引进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袁夫稻田。新华网发
一粒米能迸发多大能量?黄梅县永安村给出了答案,这里的袁夫稻田,一粒稻米让种植、加工和文旅实现三产融合:种植端,依托1000亩流转土地推行标准化种植,从育种到收割全程把控品质,为价值提升筑牢根基;加工端,打破“卖原粮”传统路径,开发出鲜米酪、米醋、米酒等特色产品,让每粒米都释放出更大价值;文旅端,以稻田文化为核心,打造“绿皮火车”餐厅、“稻梦空间”茶歇区等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深度体验“日子很缓、生活很甜”的田园慢生活。
这粒米,还重塑着周边乡村经济生态。袁夫稻田创办以来,广泛吸纳周边村民从事保洁、餐饮、种植采收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盘活资源,1000亩零散农田变为规模化种植基地,每年为村民带来60万元稳定租金,并活化利用闲置空间——2间旧屋改造为网红民宿、4间特色树屋成为打卡地标、乡村创客厅展示乡土文化,激活土地与资源潜力,实现村集体与农民个人双增收。
在这粒米的带动下,曾经“靠天吃饭”的农业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新交通、新业态、新思维,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
一株艾草撑起富民大产业
2025年4月10日22时05分,Z182次列车缓缓停靠蕲春站。这趟深圳至包头的直达列车,将蕲春与珠三角通行时间压缩40%,不仅让“双城生活”成常态,更让在外的蕲春人成了蕲艾“推销员”。
列车开通后,广州的药材商当天就能带着样品来考察艾田,深圳的设计师周末就能返乡对接蕲艾文创产品。道地蕲艾,就在蕲春,亲眼所见,亲自验证,品质保证才是这些企业不远千里来选择蕲艾的根本理由。
图为蕲春县蕲艾集团。新华网发
在蕲春智慧物流园里,贴着“Z182次列车同款线路”标识的货车正排队装货,叉车将打包好的蕲艾灸贴、艾草精油搬上车厢。铁路开通后,当地企业与列车货运部合作,艾产品先通过铁路运到广州南站,再分拨到珠三角各地,12小时就能到客户手上,比以前快了整整一天。物流成本下降,仅此一项就让县内涉艾企业每年多赚上千万元。
据介绍,列车开通后,县内涉艾企业快递回流率从50%跃升至73.9%,以前要先运到鄂州、武汉中转的货物,现在直接从蕲春站发往全国。2024年以来,全县日均快递出港件突破7.4万件,其中八成是蕲艾产品。
截至2024年,蕲春县蕲艾产业集群,以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63.06亿元、同比增长27.12%的成绩,成功跻身“湖北省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双榜单。蕲艾品牌价值超过130亿。不仅如此,蕲艾全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