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丨弄错被告,冻结农民工600万元,被惊吓的不止当事人
人在家中坐,债从天上来!只因和被告同名同姓,就莫名背了600万的“债务”。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去年8月13日,吉林省德惠市村民王喜民突然发现,自己的账户突然被冻结,银行卡里的万元存款用不了,可用金额赫然显示“-5988085.63元”。这对农民工的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债。
王喜民的银行账户被冻结600万元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600万太吓人了,我一辈子也挣不到。”王喜民惶惶不安,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何事。多方询问,才明白这“天降巨债”的源头,是哈密市伊宁区法院弄错了人,让他莫名成了“被告”。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莫名背锅的王喜民根本就没去过哈密。直到今年7月15日,相关案件二审开庭,经原告辨认,才还了王喜民的清白,7月16日晚,他的账户才终于解冻。
对这起乌龙闹剧,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是“太离谱了”!“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户籍地,这些关键信息都不核对一下吗?”“司法工作理当严肃严谨,怎能如此儿戏?”还有网友为王喜民打抱不平,“解冻账户就算完事了吗?相关人员不用追责?给别人带来的不便不用经济赔偿吗?”还有网友担忧,全国那么多同名同姓的人,会不会哪天自己也成了“被告”。
网友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近一年来,王喜民的日常生活乱了套,没法外出打工,因为工资“一打进来就冻上”,群里抢到几分钱红包,也会马上被“秒冻”。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想碰到。
受账户被冻结影响,王喜民现在出门都随身带着现金。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而纠错机制的“慢半拍”,比错判更伤人,这也是网友最为担忧的问题。莫名成了“被告”,即便只有几天、几周,当事人遭受的征信损害、时间成本和心理压力,也是事后纠偏难以弥补的,更何况拖了近一年。
代理律师介绍,下一步将为王喜民申请国家赔偿,以弥补法院错误查封冻结账户、给王喜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损失。我们希望,这个赔偿不要再“慢半拍”,让被误伤的“王喜民”们不必二次“跑马拉松”,真正体现“司法为民”的温度。
撰稿:黄乐毅
主播:何军
录制:洪昕
剪辑:桂亮
编审:康耀方 苏逸冰 郭晓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