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十年公益诉讼路 “三峡生态检察官”守护绿水青山与千年文脉

长江云新闻  2025-07-16 20:57:37
分享到:

7月16日,“宜昌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回顾十年履职成果。其中,“三峡生态检察官”文化品牌作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其背后是宜昌检察以公益诉讼守护生态与文脉的生动实践。

秋沙鸭的自述:从“烦心”到“安心”的回家路

“我是中华秋沙鸭,我们被称作地球上的‘活化石’,对水质要求很高!每年冬天,我们家族都会不远万里,选择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越冬的港湾。这里的清澈水流和静谧环境,曾是我们最爱的‘五星级酒店’。”然而,前些年,属于秋沙鸭们的这份宁静被打破了。

“让我们不安的是,我们赖以栖息的核心区域,没有被完全纳入保护范围,感觉像‘家’没上锁一样,总担心有不速之客闯入。”家园的隐患,让这群敏感的“生态试纸”们忧心忡忡。

转机出现在2023年。远安县检察院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宝”的困境。检察官们迅速行动,化身“生态卫士”,一边向当地党委政府提交详实的专题报告,剖析问题根源与保护紧迫性;一边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明确指出保护盲区和整改要求。

“变化大得很呐!”秋沙鸭们仿佛在诉说,“很快,7000多株新栽的树木像‘卫兵’一样扎根岸边,守护着水土;岸边竖起了‘电子围栏’,一旦有人非法闯入核心区,立刻会发出提醒,就像有了全天候的‘保安大叔’;更棒的是,他们还建立了县、乡、村、点四级联动的巡护机制,护林员们像尽职的‘保镖’一样日夜巡逻,现在啊,我们感觉安全感满满的!嘎嘎。”

如今,沮河湿地公园水清岸绿,秩序井然。“我们又能放心地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追逐嬉戏,梳理羽毛,享受冬日暖阳了。这里,真正成为了我们迁徙路上最安稳、最温暖的‘越冬港湾’。”秋沙鸭的“烦心事”在公益诉讼的介入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暖心事”。

古茶道的重生:从“淹没”到“焕新”的世纪动脉

而在层峦叠嶂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另一段关于历史文脉的故事也在上演。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五峰段,其承载厚重历史的“老伙计们”——古桥、古碑、古茶树、古茶道,也曾一度处境艰难,默默诉说着被遗忘的沧桑。

“看看我们!”古石桥仿佛在叹息,“因为没有‘身份证’,我们没有安全感。”因为地处偏远,昔日的马蹄声、驼铃声,仿佛都被这荒芜封锁了。

2025年1月,五峰县检察院果断对茶道保护不力问题立案。检察官们邀请文保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群众代表齐聚一堂,“把脉问诊”,共商保护大计,随后精准发出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吹响了保护号角。整改迅速落地:“3022株像我这样的百年老树,都挂上了专属的‘身份证’(保护铭牌),名正言顺,身份尊贵了!”古茶道完成清障修缮,古茶树全部建档挂牌保护,这条沉寂已久的“世纪动脉”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串联起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希望。

“三峡生态检察官”: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与文明根脉

从沮河湿地中华秋沙鸭嬉戏的清澈水面,到五峰群山万里茶道重焕生机的古老石径,“三峡生态检察官”品牌的背后,是宜昌检察机关十年如一的坚守——他们以公益诉讼为剑与盾,坚定守护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与历史文脉。据悉,十年来,宜昌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055件,提起公益诉讼202件,公益诉讼办案领域扩展至15个,形成了“4+11+N”的履职格局。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实习生 刘永逸 通讯员 张颖 姜洁 摄影 林潇)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