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关店村:一支增收“魔法棒” 撬动香菇大市场
近年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依靠香菇种植模式创新,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突破百万元,带动115户菇农年均增收超10万元,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了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在关店村的电商直播间里,记者看到了许多有着俏皮名字的本地产品,如菇奶奶、小菇妈、俏菇娘及小菇仔等等,这些正是如今关店村精心策划的“飞客三菇”品牌。而在此之前,关店村还一举夺得了第17届中国义乌国际森博会金奖,被纳入全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随州市香菇产业协会会长 许景闻:这就是关店村花菇,它的菇型圆整、美观、花纹如刻,肉质比较敦厚,是花菇中的精品。
通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关店村香菇产业产值一举迈过两千万元大关。然而曾几何时,关店村还是个集体经济负债40万元的“空壳村”。关店村的蝶变,始于红色引擎激活绿色产业的澎湃动能。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立足我们本地的这么多的特色资源,做好香菇种植土特产文章,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之路。
种植香菇,在关店村有着40年历史,然而真正让产业发展起来,则是始于近几年香菇种植模式的转变。为了提升香菇种植效益,关店村党支部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决定实行“村集体+公司”的“集中制棒、分户种菇”新模式,推动香菇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用优质便民的服务,把菇农组织起来一起干。同时在菌棒价格上,我们让利于菇农。让想回家,想种菇的乡亲们都能赚到更多的钱。
把村民组织起来,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菇农在制袋阶段的劳动力紧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关键时刻,村支书李绪强带动村里5名党员、群众共同出资100万元作为产业启动资金,通过集中制棒、分户种菇的不断尝试,顺利实现了扩产能、降成本、增效益。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将集中制棒每棒节省下来的1.9元中的60%让利于菇农。仅此一项,就让全村菇农节约成本120多万元。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脱贫户 王茂家:现在有钱挣,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省心、省力、省钱的清晰收益对比,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香菇产业发展的热情,菇农纷纷从“千袋菇”跻身“万袋菇”行列。关店村连续三年稳健扩能,从第一年的不足20万棒快速裂变到今年的120万棒。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返乡创业大学生 沈彩霞: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搞种植,一家人在一起挺好的。
眼下,关店村已实现对菇农技术帮扶的100%全覆盖,带动全村70%以上的人参与香菇产业链发展,全村实现香菇产值近3000万元。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驻村第一书记 黄全意:我们既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又注重精益求精办小事,初次种菇的村民收益远超往年,老百姓亲切地称我们是“不走的工作队”。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燃 周科屹
通讯员 牟哲勤 张玲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