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太空快递员”到底有多厉害
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并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随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入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承担着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
哪些太空快递受关注?交会对接背后有哪些科技亮点?“太空快递员”未来有什么探索方向?对于这些社会关注焦点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专家进行了解答。
哪些太空快递受关注?
天舟九号飞船装载物资重量约为6.5吨,再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
这些物资中,2套新的舱外航天服颇受关注。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经评估计算,新舱外服在轨寿命将由此前的“3年15次”提升为“4年20次”。
同时,此次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使航天食品总数达到190余种,可让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到10天。本次任务还为航天员运送了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乘员设备,以及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物资。
本次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主要包括开展科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实验样品,以及关键备品备件、应用消耗物资等,总重量776.5千克。
交会对接背后有哪些科技亮点?
天舟九号飞船采用的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后续一段时间内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3小时模式不仅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要求,还增强了任务可靠性。
此次,天舟九号面临着两种新情况:一是在新的轨道高度实施交会对接;二是首次在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针对新工况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确保飞船各系统稳定运行,充分验证了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可靠性。
“太空快递员”未来有什么探索方向?
被称为“太空快递员”的天舟货运飞船,是国际上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现役货运飞船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和补加推进剂,支持空间站姿轨控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并将空间站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
天舟九号飞船除了运送物资,还搭载了两项试验载荷,将持续开展新型空间技术在轨试验,提高任务综合效益。
除了天舟货运飞船,目前已有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两种方案,即将进入实际飞行验证阶段。随着更多力量加入“太空快递员”队伍,将使我国空间站天地货物运输体系进一步丰富,运输更灵活,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