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宜城 :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盛夏时节,山峦叠翠。在板桥店镇肖云村一处养殖基地,鸡鸣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漫山遍野的“走地鸡”蜂拥而至,为林下养殖产业发展增添了勃勃生机。
7月15日,记者在该养殖基地看到,一群“走地鸡”在林中悠闲地“散步”,有的在低头觅食,有的在树下小憩……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犹如一首动听的乡村振兴曲。
“大家看,我们的鸡蛋颜色有深有浅,并且大小不一,这是因为我们的‘走地鸡’吃的是五谷杂粮,如果是圈养的吃饲料长大的鸡,它的蛋会稍大一点。”在不远处的直播间内,一片繁忙景象,里面不时传出洪亮的直播带货声。
祁有常是养殖基地的负责人,每天上午9点,他总是准时开播。祁有常的工作就是照顾好这3000多只“走地鸡”,同时还要在抖音和视频号等平台,直播销售他的土鸡和鸡蛋。自从今年年初开通网上直播带货后,销量噌噌上涨,加上价格和质量优势,回头客特别多。
祁有常原本在深圳有一家会计公司,后来在板桥店镇招商引资的浪潮中,祁有常决定返回家乡二次创业。他投资了数千万元,承包了这片山林和水塘,准备掘金林下产业。
目前养殖的“走地鸡”主要采用散养的方式,这里的鸡既在户外食杂草、吃青虫,又搭配喂养五谷杂粮,使得土鸡和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味道也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鸡的排泄物又可以为土壤补充养分,促进林木生长,形成了林木、鸡、粪肥良性生态循环。
“现在,我们把鸡粪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喷施到桃园,是很好的有机肥。我们还有40亩堰塘,喂有草鱼和莲子鱼,经过充分发酵后的鸡粪,也可用于鱼塘肥水,实现了资源绿色循环利用。”祁有常说。
祁有常还专门建设了小鸡孵化室,养殖的“走地鸡”全部由自己出产,这就形成了从孵化、养殖、销售到鸡粪综合利用的完整链条,发酵的粪肥又可以用来浇果树、养鱼,既节约了成本,也增加了收入,一年总销售额大概能达到250万元。下一步,还将开设农家乐,发展采摘经济,同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发展林下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通讯员 刘毅 黄晓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