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从“驻村”到“住村” 党建红照亮乡村振兴路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这块牌子挂在门上,就是要让大家监督我!”7月8日午后,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王桥村老党员梁儒信站在自家新挂牌的“共产党员示范户”牌匾下。
驻村干部石燃为王桥村老党员梁儒信送“共产党员示范户”荣誉牌
“梁伯伯,您在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这‘党员示范户’的荣誉您当之无愧!”驻村干部石燃一边帮着挂牌匾,一边向围观的村民介绍,红底金字的牌匾刚一上墙,就成了湾组里最醒目的“风向标”。
谁家可以挂牌?镇里的年轻干部们提前做足了功课:哪家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哪家党员热心公益,哪家党员家风清廉,都一一记在“住村日志”里。年轻干部们结合“大走访、大调研、保稳定、促发展”专项行动,趁着村民晚饭后来串门的功夫,拉家常式地征集意见,挨家挨户核实情况。“不是简单挂块牌子就完事,是要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玲玲说,目前全镇已为25户党员家庭挂牌,成了各村最亮眼的“红色风景线”。
7月9日,在陶港镇官塘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党的理论微宣讲正在进行。官塘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隆基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清廉家风等主题,向村民们宣讲,“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咱们村里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房子越来越漂亮,这是‘塑性’,但同时也要注重乡风文明建设,这就是‘铸魂’”。
7月9日,陈隆基在官塘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微宣讲
今年来,年轻干部们结合“住村”时收集的民情,把党的理论转化成“庄稼话”“家常话”,多次深入湾组开展微宣讲。讲“基层治理”,他们就以党员带头成立红白理事会、破解大操大办难题的为例;讲“清廉家风”,就说村里老党员张婆婆教育子女“手莫伸、心莫贪”的故事。“以前听党课总觉得离得远,现在干部住到村里,讲的都是咱身边事,听得懂、记得牢!”老党员陈世良竖着大拇指说。
“王大哥,农村建房要先批后建,这是政策红线,可不能碰!”7月10日,年轻干部邓丹蹲在田埂上,给准备盖新房的村民递上政策宣传单。上周下村入户时,她发现有几户村民对建房政策不了解,特意带着镇城建办的同志一起上门解读。
防溺水宣传更是走到了塘边地头。年轻干部们分成小分队,男同志跟着村支书巡查危险水域,在关键位置竖起警示牌;女同志则带着宣传册走进学校、农户,用真实案例给家长和孩子敲警钟。“小肖干部天天来我家念叨,现在我家娃放学就回家,再也不敢去塘边玩了。”村民李大姐说。
7月10日,官塘村“阳光驿站”开展儿童防溺水宣讲
“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是要咱们党员带头干,把荒田变成‘聚宝盆’,把老屋变成‘金窝窝’!”7月9日,在李才村一处农户院落里,70岁老党员李远长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努力创业的往事。“能把我们当年的那些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让‘接力棒’传下去,我这心里头高兴”。昏黄的灯光下,年轻干部们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初心”“担当”等字眼写得格外用力。
“驻村时发现,好多老党员的故事都藏在肚子里,这是最鲜活的党史教材,老党员李远长多年来种植养殖杂柑、秋月梨、鳜鱼……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他勤劳、朴实、踏实的品格,正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地方”年轻干部汪熙博说。镇里特意把湾组会开到榕树下、院落里,让老党员讲革命故事、谈入党初心,年轻干部们则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
7月9日,老党员李远长给大家讲授党课
“我建议把村里的长乐港改造为农文旅融合项目,既利用了地理资源优势,又能带动村民增收。”在“五个一”活动收集建议环节,官塘村村民陈世文的想法被年轻干部记进了“金点子”台账。
年轻干部们的“住村日志”里,密密麻麻记着村民的建议:“希望修条机耕路方便收割机进出”“想请农技专家来讲讲稻田养鱼技术”“建议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正被逐条梳理,变成镇里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
“住下来才能听到真心话,沉下去才能找到好法子。”镇党委书记王敏说,下一步,陶港镇将继续让年轻干部在“住村”中淬炼党性、增长才干,让“党建红”成为乡村振兴最鲜亮的底色。
通讯员:陈慧敏
一审:高薇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