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荆州 | 滚烫甲板上的能源守护者
应对高温“烤”验 荆州李埠港:滚烫甲板上的能源守护者
万里长江,航运繁忙。在荆州李埠港,有一座水上加油站,为来来往往的船只提供能源保障。这段时间持续高温,又到了他们特别忙碌的时候。
正值中午,长江荆州段水上加油站的这艘流动加油船又出发了。不远处就是李埠港,附近有不少货船停靠作业,但无法停靠趸船加油,这艘流动加油船就要“送货上门”。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荆州李埠水上加油站党支部书记 文珍:以船方与客户的作息时间,以他们的需求为主,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都会出航。
慢慢靠拢,拴紧缆绳,加油员拖着十几米长、重达几十斤的加油管,与受油船上的油箱精准对接。尤其是有些吨位大的船只与加油船存在几米的高差,这也增加了操作难度。与在陆地上给汽车加油所不同,这些船舶油箱大,过程也更繁琐。部分大船一次性要加几十吨,耗时最少半小时,加油员们在现场汗如雨下。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荆州李埠水上加油站副站长 杜胜松:一天有七八条船,有时候一天有十几条船。我们要从发油的管线开始,一直到它的进口,整个管线要不停地巡视,以防漏油流入长江。
正午时分,正值一天中的高温时刻,在这样的甲板上进行作业,连江风掠过都带着烘烤感。
记者 黄朋威:这个水上加油船到底有多热呢?我手中拿着的这个就是船上日常用于监测温度的温度计,此时它已经显示乱码、爆表的状态,已经读不出来数据了。那为什么会这么热呢?我在船上待了半个小时发现,它其实不仅是头顶上有太阳的暴晒,而且脚下的甲板经过太阳暴晒之后,它是非常烫的,感觉热气从脚底往上涌,再加上周围的江水经过蒸发之后形成了热气,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热浪,对人进行了一个包围。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荆州李埠水上加油站党支部书记 文珍:鞋子之前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一块块掉,后来才知道是甲板的温度高了,把胶全部融化了,一年我们比陆地上的人工鞋子要多换几双。
随着夏季来临,这座水上加油站每天加油量平均在两百多吨,如果换算成陆地上的加油站,相当于给8000辆汽车加了油。面对持续高温,这些水上加油员们用自己的坚守给过往船只保驾护航。
外地船主 何先生:小船靠我的船加油很方便,我们在卸货的同时又加了油。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荆州李埠水上加油站党支部书记 文珍:不仅限于给他提供加油的服务,我们会给他免费回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船上需要补给的,我们会给他也采购一些生活物资。
应对高温“烤”验 荆州观音寺长江大桥桥面箱梁施工火热进行中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炙烤着大地,在荆州观音寺长江大桥北岸工地上的施工却一刻不停,300多名建设者无惧“烤”验,以饱满的干劲坚守一线,用汗水保障着这座关键交通枢纽的建设进度。
在江陵县马家寨乡,260多米高的观音寺长江大桥北岸主塔巍巍耸立。自封顶以来,项目已转入桥面箱梁施工阶段。近日,两片钢箱梁顺利抵达现场,工人们正在吊装拖拉第二片钢箱梁。下午3点后的桥面仍像个巨大的蒸笼,工人师傅们黝黑的脸庞和脖子上印着深深的晒痕。
中国铁建大桥局钢箱梁吊装施工队队长 郑晨:用船吊把梁吊到滑套顶梁上面,再从滑套梁上面桥拖拉大概60米的样子,直到吊装节点。
另一边,钢箱梁滑移支架也在同步作业。大桥焊工班组正在进行支架焊接,电焊的热浪裹着钢构件的灼热气浪扑面而来。焊工穆师傅正弓着身子焊接钢管底部,防护面罩下的汗水顺着安全帽绳滴落在钢板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穆师傅却穿得格外厚实。
电焊工 穆光义:一个是为了挡电焊的光火,再一个就是太阳太大了,如果穿得少,太阳一样会晒透,也会起到保住体温的作用。
除了全副武装的防晒伤、防烫伤措施,穆师傅还给我们展示了他的“降温神器”。
电焊工 穆光义:强力的风扇,它有10档的风速可以调的,有两个风叶送强风。它可以挂在腰上,它也可以挂在脖子这里。
抬头望去,另外几名焊工也在进行钢结构焊接作业,焊花飞溅处,高温与烈日叠加,周围空气仿佛都在蒸腾,他们却始终紧盯焊接口,确保每一道焊缝的质量。
电焊工 穆光义: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我们做事一定要一丝不苟,一定要按照要求,按照它的承重来保证质量。
为应对高温天气,项目部实行“早开工、中午停工、晚复工”的错峰制度。避开正午高温,保证工人安全,提高作业效率。与此同时,项目部不定期为工人送上冰水、雪糕等防暑降温物资。目前,观音寺长江大桥北岸正处于钢箱梁吊装施工的关键阶段,引桥预制梁架设也在同步推进,项目全线共354名工人坚守施工一线。正是在建设者们的汗水浇灌下,这座世界级大桥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中国铁建大桥局武松高速二标项目副经理 王赛:目前,高温确实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我们通过调整工序、强化保障,把影响降到了最低。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主攻钢箱梁吊装,力争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石首:从“堵”到“疏 ” 15座公益泳池覆盖乡镇
暑假来临,防溺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湖北各地出实招,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溺水教育。本月初,荆州石首正式启动“水花行动”,15个乡镇公益游泳池同步开放,将安全戏水场所建到学生家门口。
上午九点,在石首南口镇中心幼儿园,这个新建的游泳池一开放,就吸引了几十名家长和学生前来游玩。在安全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游泳池里戏水、家长在旁边聊天,一片热闹和谐场景。
学生 毛睿文:以前都是在城区游泳,有点不方便。现在这里有游泳池了,条件也很好,不比城区差。很方便,经常可以跟伙伴一起来玩。很开心!
学生 郑友雯:我今天和三个小伙伴一起来这里游泳,这里很凉爽,在这个里面也不晒。
家长 谢德志:人员、安全、配置各方面我觉得也还比较好,比较务实,比较贴心的一个举动。
针对暑期溺水事故高发难题,今年,石首市创新实施 “水花行动”,并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通过政府奖补资金、社会集资参与等形式,市政府以奖代补投入75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00多万元,在15个乡镇区办建设标准游泳池或拆装式游泳池,每个游泳池占地面积300㎡,含标准游泳池、更衣室、淋浴区、救生设备及安全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
荆州石首市南口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汤龙:我们这个游泳池配备了3名救生员、2名安全员,同时,我们对游泳池安装了14个摄像探头,全方位无死角地全覆盖。另外,考虑到来的都是中小学生,很多还不太会游泳,所以我们把救生器材也配备比较充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游泳环境,让家长能够放心、安心。
荆州石首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兴胜:我们资金分两块,一个是市政府筹集750万元,然后我们各乡镇作为业主,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资源,争取乡贤的捐资,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运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市财政,从文化综合资金里面统筹一部分,按每个游泳池给予3万元的补助。
该行动通过“财政奖补+社会众筹”模式,破解农村防溺水资源短缺痛点,疏堵结合,为全国暑期学生安全防护提供可复制样本。目前,15个乡镇办区均已建成游泳池,全面对外开放。下一步,石首市还计划将游泳纳入中小学生体育课重要内容,加强游泳技能培训,举办青少年游泳赛等形式,全面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教育;积极引进社会主体参与游泳池管理、运营,确保“水花行动”长效实施,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网。
湖北鲲鹏泳业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吴发文:中小学生,包括返乡的大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时间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是2点到6点。
荆州石首市副市长 赵君:下一步,我们准备引入社会第三方市场主体,他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游泳知识的培训、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收入,然后反哺游泳池的运维。总体来讲是以民生保障为主、盈利为辅的这样一种运营模式,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民生实事的办事效率,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长江云新闻 温少海 何进
荆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