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这位湖北民营企业家分享创业故事
7月1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九州通董事长刘长云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向中外媒体分享了这段跨界转型的心路历程。
这位来自湖北的企业家,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法律学者到医疗健康产业领军者的蜕变,更以实际行动绘就了大健康产业服务基层的蓝图。
弃法从商,他成功跨界转型为职业经理人
“作为一名法学博士,为何会跨行到九州通做管理?”在见面会现场,刘长云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当初加入九州通医药集团的三个原因。
出身农村的他,自幼目睹身边人因缺医少药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深刻认识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供应不足的严峻困境。九州通专注于服务农村基层偏远地区,致力于化解医改难题,是能够切实解决民生痛点的事业,这深深吸引了他。
产业前景的广阔天地也强烈感召着刘长云。“大健康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更是万亿级的民生赛道”,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这个与每个人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蕴藏着无限可能,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丰富的风控管理经验成为刘长云跨界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我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捍卫企业权益的利器,更是构建风险管控体系、护航企业行稳致远的保证。”2017年,刘长云加入九州通,将法律的严谨与风险管理的智慧融入九州通的企业治理。2020年11月,刘长云接任董事长,九州通也开启了从创始人治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的转型之路。
掌舵4年,基层零售药店拓展至3万多家
成立于1985年的九州通,如今已发展为涵盖数字化医药分销、品牌推广、医药工业资产经营等七大板块的民营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在刘长云看来,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尺,是“能否让偏远地区的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向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路途远、配送难是首要问题,成本高、利润薄是另一个现实挑战,而品种不足、供应不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刘长云在会上分享的新疆经历令人动容:一个药品从仓库出发,开车近一天才能到达客户所在地。有时,团队甚至需要租用马匹,以人力肩挑手提的方式送货,将药品送到需要的地方。
为打通药品流通的“毛细血管”,九州通甘当基层医疗的“马帮”。通过多年布局,企业已建成400多个医药物流中心,在偏远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拥有基层配送员5000多名,零售药店3万余家,诊所联盟1300余家。
为提升药品流转效率,九州通还致力于数字化转型。2024年,九州通投入3.46亿元研发AI技术,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骨科嫦娥”系统,可智能管理1万余种骨科器械;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研发出AI助理“智九哥”。目前,九州通已落地47个数字化及AI智能化项目,基层配送效率不断提升。
大有可为,九州通坚守长期主义显担当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源于时代赋予的三重机遇”,刘长云认为,政策层面,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不断加码;市场层面,中国5万亿元规模的医药健康市场仍在持续扩容;技术层面,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7月7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人选名单公示,刘长云等优秀企业家入选。在见面会现场,有记者特意向刘长云提问:优秀建设者应当具有哪些特质?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结合自身工作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刘长云表示:“优秀建设者应当政治立场坚定,厚植家国情怀。还要坚持内涵式增长,追求高质量发展。也要守法经营,诚信自律。”
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刘长云认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有以下路径:一是以创新引擎锻造新质生产力,扛起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这是新时代建设者的硬核担当。二是践行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发展根基。如九州通在新疆开展的“小药箱”项目等,通过参与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基本医疗保供体系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谈及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刘长云表示要有长期主义,九州通每年在数字化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近3亿元,虽然短期回报不明显,但相信,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基层医疗市场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就是我们的发展动力,也是我们作为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