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葛店:“政金企”搭桥 融资“活水”畅流
在葛店国家经开区,一组数据正悄然改变着区域经济的血液流速:短短半年,“金融服务团”足迹遍及847家企业,12家银行授信总额突破65.4亿元,实际为企业注入贷款资金46.8亿元。这并非偶然的数字跃升,而是该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驱动“政府搭台、金融‘活水’、企业解渴”服务机制高效运转的成果。
制度破冰:构建融资服务“精密导航”
面对企业融资的普遍困境,葛店国家经开区以制度重塑打通堵点。《葛店经开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实施细则》作为政策基石,推动财政金融审计局与经发局组建“融资服务专班”,携手12家银行(区内、区外各6家)形成“金融服务团”。政金协同编织起一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网络,为后续精准滴灌奠定基础。
这一网络的智能中枢,正是独创的“三级响应”机制——企业需求一经提出,即进入“需求收集”环节精准备案;随即转入“银行专项对接”阶段,基于行业、规模与需求特点智能匹配金融机构;若遇复杂难题,则启动“跨部门协调解难”程序,力破政策与流程壁垒。这套机制如同为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安装了精准导航,让每一滴活水直达干渴的根系。
精准滴灌:痛点思维定制金融方案
走访中服务团敏锐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最为迫切,分别占需求台账的62%与31%。针对其“轻资产、融资难”的共性痛点,金融服务团靶向施策:为科技型企业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将创新潜力转化为融资资本;为制造企业定制“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让车间里的机器轰鸣成为信用背书。两类专属产品,让“轻资产”不再等同于“融资难”。
融资桥梁的生命力,更在于常态化的银企互动机制。“每月对接会+季度联席会”双轨并行,至今已促成4场高效对接。某新能源企业对此深有感触:“政府搭台让贷款流程从一个月缩短至半个月,解了扩产燃眉之急。”这些精心组织的对接会,已成为资本与产业跨越信息鸿沟的坚实“鹊桥”。
多元供给:金融力量共筑发展生态
12家参与银行中,既有深耕本地的区域银行,也有触角广泛的全国性机构。这种多元主体协同,使融资服务兼具“接地气”的灵活响应与“大手笔”的支撑能力。从初创企业的小额信用贷到规上企业的大额授信,梯度覆盖的金融服务网让各阶段企业均能感受“及时雨”的温度。
葛店国家经开区财政金融审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融资服务机制,扩大走访覆盖面,细化需求台账分类,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灌溉实体经济。通过持续完善政金企三方联动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璐 通讯员 杨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