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嘉鱼:“321510”约定推行移风易俗

云上咸宁  2025-07-10 09:46:30
分享到:

周岁酒、五岁酒、十岁酒,升学宴、入伍宴、乔迁宴,甚至购置新车也要摆酒庆贺……在许多农村地区,形形色色的“无事酒”成为基层群众的沉重负担。然而,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们却卸下了这份压力。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去年底,潘家湾镇四邑村五组村民周明奎计划为80岁的母亲陈长英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寿宴。村干部得知后主动上门沟通,最终周明奎和母亲同意缩小寿宴规模,仅邀请至亲参加,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老人80岁的生日过得朴实祥和。

“现在村里有要求,提倡不铺张浪费,要节约。我们觉得这是好事,就决定简办。虽然没大操大办,但儿女们一起给母亲做了个小寿,她也很高兴。”周明奎说。

周明奎提到的村里的政策,是四邑村村“两委”推行的“321510”移风易俗约定。“3”即婚丧嫁娶和生育这三件大事可操办,“2”即两百元礼金上限,“1”即一次宴请,“5”即五百元每桌标准,“10”即十桌宴席为限。

四邑村党委书记邓志平告诉记者,这一约定的制定,源自村民们的强烈诉求,“我们走村入户的时候,村民普遍反映人情负担过重,连小事都要办酒,希望村里管一管。普通家庭年随礼支出高达2万元,压力很大。”

为此,四邑村村“两委”迅速行动,将整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列为工作重点,通过20余场“村湾夜话”,收集130余条建议,最终形成“321510”约定。

“我们逐户宣传,要求签订承诺书,严禁超标办宴。”邓志平说。

约定好不好,关键在执行。四邑村推选9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担任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监督村民宴请事宜。党员干部和中心户长带头签订承诺书,践行约定,发挥引领作用。二组中心护长田亮,家中两个小孩均没有办周岁宴。

“我家两个小孩,生活开销压力比较大。如果说都不办的话,日子会轻松很多。”田亮估算了一下,“约定执行以来,我的礼钱少支出了6000块钱左右。”

四邑村村“两委”还举办多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晚会,将约定内容融入采莲船、三句半等节目,让村民在娱乐中接受新观念。据测算,以婚礼为例,约定推行后,四邑村村民的操办费用从过去的5万元至8万元大幅降至如今的2万元至3万元,降幅达60%。

如今,四邑村村民的人情负担大幅减轻,邻里纠纷减少,乡风更加和谐融洽。潘家湾镇也将四邑村经验在全镇推广。

“我们将以四邑村为样板,在全镇宣传‘321510’约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潘家湾镇人大主席彭克勇表示。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用务实举措破解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也为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其成功之处在于既直面问题,又讲究方法;既破旧立新,又循序渐进。

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人情负担问题,村“两委”没有回避矛盾,而是通过20余场“村湾夜话”广泛听取民意,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做法,确保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该村一方面通过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约束,另一方面又通过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引导,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既划清了行为边界,又营造了文化氛围,使移风易俗工作更具亲和力。而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中心户长主动不办周岁宴,这种以身作则的引领,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最后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不能只局限于一村一镇,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普及,形成更大的共识。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本地的乡村文明建设新路径,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记者 王群喜 王庆明 陈艺夫 嘉鱼县融媒体中心 高锦绣 陈伟 陈铮

一审:刘雕

二审:陈玲

终审:汪洋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