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评论丨八项规定精神三论

长江云新闻  2025-07-07 14:21:37
分享到:

密切联系群众的三重境界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何谓“密切”?是“面对面”“脚碰脚”吗?是!也不全是!密切联系群众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从“坐窗口”到“跑一线”。

随州曾都区的“民情会诊”是个鲜活例证。过去,社区干部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如今主动走街串巷,与村民围坐河边,比如洗衣踏板坏了、渠道堵了这些“小事”,跑到“窗口”讲都讲不清楚,在现场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还有,为了打通集镇的一条“肠梗阻”,十堰竹山的干部用一周时间走访了100多户居民,收集了20多种不同的声音,这才算出了“最大公约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车间巷尾。

第二重境界:从“面对面”到“心贴心”。

从办公室走出来并不难,难在走进群众心里。如果把“联系群众”当做“规定动作”,哪怕天天见面,也如隔山海。

武汉有位老党员叫吴传发,年过八旬的他以湖北慢板为媒,把党的政策化为百姓听得懂的乡音。他的作品,有的从棚户区改造的亲身经历中提炼,有的来自社区敲门组碰到的真实故事,社区居民爱听,也能记到心里头去。联系群众的本质,是心的联系、情的联系。吴传发把“面对面”的有限宣讲,变成了“心贴心”的无限传递。这第二重境界,不容易。

第三重境界:从“心贴心”到“心连心”。

民警万松,生前是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的一名科技民警,他牵头研发了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这个24小时无声运转的平台,可以3小时锁定跨省盗窃犯、28分钟找回走失老人、暴雨中精准预判城市易积水路段……直到,因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像一颗永不松懈的螺丝钉,始终守护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始终与群众心连着心。

这三重境界,虽形式不同,但本质相通。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不必拘泥形式,而要回归本源——那就是始终把身、心和自身所长,都放在离群众需求更近的地方,这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真谛。

改作风,先从“说话”改起

6月,省委主要领导为全省领导干部讲授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专门提到了改观念、改态度、改语言、改服务等8个“改”。和群众打交道,“怎么说话”是门学问。早在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批评过:“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改作风,就要先从“说话”改起。

首先,说群众话、讲百姓事,才能拉近距离。

群众工作不是“文件宣读”,而是“情感共鸣”。比如,法律条文很难懂吧?孝感云梦有群“法律明白人”,用“板凳上说法”“树荫下话法”调解纠纷,把晦涩的法律条文变成“家长里短”,群众就喜欢听他们讲。在武汉汉阳的红光鹏程苑小区,邻里之间有啥矛盾,都喜欢找支部书记余大姐,总能“红着脸进来、笑着脸出去”。她把调解经验总结成顺口溜:“蒜鸟!先泡茶——消消气;再咵天——说开去;最后劝——心比心;手一握——一家亲。”

其实,和群众说话不是比“高深”,而是让老百姓听明白、记得住。群众语言可以是顺口溜、快板书,甚至是“够买几斤肉”的实在账。这方面,不对的,得改!不会的,得练!

其次,“话风”连着作风,改话风是改作风的切口。

中央八项规定专门将“切实改进文风”摆在突出位置,就是因为文风问题实则是作风问题。长篇累牍、粉饰浮夸、居高临下、照本宣科,正是那些虚浮造作的形式主义、口大气粗的官僚主义作风的外在写照。

咸宁通城有位驻村书记陈军,用“晨跑”“夜谈”代替“会议室座谈”,记录20万字民情日志,帮村民卖出了50万斤滞销水果,换来的是群众的真心认可。那些只会用概念和修辞的干部,实则是“实干不够材料凑”“能力不够文字凑”。要一改这样的风气,自然就要奔着群众去,真听、真干、真感受。

改话风、改文风,是结果,得到这个结果,就要真真切切地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实在在地办出一些群众认可的事,才能让群众觉得——“这人,能处!”

人在事中练

6月22日,《人民日报》公众号点名表扬鄂QJ2434车主!19日,恩施来凤一小区积水严重,居民出行受阻,90后杨浩驾驶自己的越野车在没过轮胎的积水中近10个小时往返40多次,转移数百名群众。网友说得好:“车价值50万,这一刻值49万”!

从6月18日开始,入梅以来一条横跨千里的暴雨带狂泻荆楚大地,三天,湖北下了全省常年梅雨总量的近一半。全省83个县市区724个乡镇遭受暴雨,鹤峰县太平镇甚至下了惊人的660毫米,相当于三天灌进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硬考验!

武汉交警在倾盆大雨中坚守94个中考考点,考试铃就是命令;来凤救援人员挨家挨户转移被困群众,老人家、小孩子就背着、抱着,一个不能落下;帮着群众清理屋前屋后,“把群众的院子当成自家的院子”;鹤峰57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环卫工人,沿着2.3公里沿河亲水走廊,一米一米地清淤;宣恩的群众说,门外就像“汪洋大海”,村干部蹚着水来了,把我们安排到镇上最好的酒店,吃住都非常好;保住乡亲们的生计,全省1.4万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防汛排涝;宜都村干部到受灾玉米地直播带货,不到1天时间,受灾玉米全部售罄,帮村民挽回经济损失一万多元。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这场硬仗,不仅是对湖北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正在进行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的一次实战检验。

排查险情、转移群众、救灾减损,这些紧急、繁琐、但又必须细之又细的工作,锤炼了党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统筹调度能力。再小的工作,都能做到条理清晰,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面对“一难两难多难”,能够“既要又要还要”,才能挑起大梁、堪当大任。

同时,一切能力的基础,是服务群众的能力,一切学习的初心,是锻炼为民的初心,一切教育的评判,是让群众评判。防汛救灾中,党员干部是否真正“身入一线”“心到基层”,群众看得最清楚。强降雨还没有结束,汛期才刚刚开始,锻造能力、锤炼作风、服务群众,更是永无止境。相信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考试”,那种“把群众家院子当成自家院子”的真诚、那种“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担当,会成为解群众燃眉之急、圆群众心中所盼、做群众贴心人的滚烫的鲜活教材。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