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和美”谋永福 美丽乡村入画来
“中伏桥是个怪地方,有女不嫁此地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破衣裳,洋芋红薯当主粮……”这是公安县斑竹垱镇中伏桥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中伏桥村始建于民国25年暨公元1936年,地处松东河右岸,351国道旁村而过,鹅支河,豪沟河穿行其间。现有居民小组7个,村民2038人,耕地面积5234亩……过去,“边、远、穷、灾”是它的代名词。2021年中伏桥村被纳入湖北省“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以后,宛若一夜春风来。短短几年,中伏桥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
宜居宜业,谋“和美”乡村世界
大道至简,合适最好。自中伏桥村“和美乡村”建设启动以来,,结合本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人文历史等自身实际,探索既有践行绿色发展、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农业之“和美”,还要有宜居宜业、乡风文明、治理有序、塑形与铸魂协调的农村之”和美”,更要有个体全面发展与群众共同富裕的农民之“和美”,秉承“共同缔造”理念,锚定“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的目标,竭力打造“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创新理论烛照,实干之风劲吹,中伏桥村觅到一双“合脚”的鞋子,阔步踏进春光无限的“和美”乡村世界!
业兴村旺, “和美乡村”强根基
“稻熟村村酒,鱼肥处处家”。产业兴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也是前提与基础。中伏桥村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村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菜蓝子”工程为中心,统筹发展研发、种植养植、加工到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以此为依托,成立蔬菜、林果、牲猪、水产、鸡蛋等专业合作社9个,利用电商等网络平台,将农副产品销往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等地,牲猪、池鱼养殖稳中有进,虾稻连作方兴未艾,“鹅支河”香米声名鹊起、一袋难求……
小田变大田,劣田变良田。农业生产日益绿色化、机械化、高产化。全村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达25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余元,以资源发包、居间服务、产业集群等多种途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村集体收入逾30万元,2025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兴旺的产业,擦亮了“和美乡村”的底色,提升了“和美乡村”的成色,中伏桥村迎来属于自己的“山乡巨变”。
富春山居 乡村建设展新颜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建设“和美乡村”,中伏桥村充分遵从乡村的自然肌理,强化乡村的生态修复和治理,还原与增强乡村的风貌与魅力。近年来,中伏桥村成立环境整治专班,对全村环环境卫生进行网格化管理,强化桔杆禁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六沿”整治并促成制度化、11常态化,确保全村环境整治点、线、面相结合;建、管、用相结合;宜居和宜业相结合。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籍此塑造主人翁精神、提升村民环境意识,推动全民参与、共同享有。
中伏桥村先后投放垃圾桶500多个,添置清运车1台,村道每天专人打扫,垃圾五天一清运。栽植各种景观花树10万余株,完成沥青路面工程长2500米,宽4.5米,共计11300㎡,打造长600米、高1米的景观墙,民居外墙面基础3000㎡,外墙美化及彩画3000㎡;2025年,短短几个月,完成道路修补一万平方米,幸福小苑台河完成铺坦硬化500米,中伏桥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墙画古拙,回溯往昔;燕衔春泥,桃红柳绿;虫鸣潭幽,温婉如玉;雁鹅潭静谧端庄,鹅支河逶迤浩荡……河路堤屋相互勾连,亭台楼阁凭水凌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幅天蓝地绿、人景和谐的动人画卷正在绘就……
善治善为 乡村文明风愈劲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和美乡村”的保障,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石。中伏桥村以党建为引领,涉农“一站式”服务便利群众,网格化管理打通乡村治理新脉络,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最美媳妇、最美庭院等评比定期举行。支部带村、法制管村的传统乡村治理与大数据等高技术相得益彰,激发出中伏桥乡村治理的强大动能。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故园的柳色与炊烟、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催促众多乡贤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暮色和大地,幸福小苑暨中伏桥村公社大食堂正是中伏桥乡贤排遣乡愁、回馈桑梓的生动注脚,它既是乡贤文化的一个精彩呈现,也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缩影。小苑由中伏桥村乡贤利用旧村部、投资350万元改造新建而成,可容纳290人同时就餐,食堂设有乡村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务。楼上设有老龄娱乐室,中午提供质高价廉的中餐。图书馆、影视厅、休息室、卫生间一应俱全……食堂还以此为基础,拟投资200万元打造现代科技种植园暨中小学生助学基地,让“和美乡村”的血脉瓜瓞绵延、薪火相传,为“和美乡村”的明天培桃育李、培根铸魂。乡贤不“闲”,争当八员,同宗互济、扶危济困……乡贤们以多种方式反哺故土、共建家园,与村两委、村民共同缔造、形成合力,为乡村治理不断灌注源头活水……
塑形铸魂 最是文化能致远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文化之要,“三农”之重。“和美乡村”既要有颜值,还要有气质;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的繁盛是乡村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精神的丰盈是村民追求“和美”生活的根基和底气。中伏桥村组织文化专班走进村舍田野,开展文化普查,挖掘本村文化遗存,探究历史经纬,依托中伏桥村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和美乡村”文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以“村史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为平台,组织引导村民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农技知识;推动中伏桥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与链接。以乡村大舞台、乡贤文化广场等为阵地,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两委”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农产品种植、小龙虾养殖、农产品加工、在田农作物管理、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讲座和培训,培育壮大“知农、懂农、爱农”的本土人才,增强村民的致富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探索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来源:长江云新闻 通讯员 李懋 胡运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