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全国首单!鄂州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长江云新闻  2025-07-04 17:09:24
分享到:

7月4日,湖北省鄂州市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正式签约。这笔222.28万元的交易不仅是全国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首单”,也是湖北省水利风景区生态价值交易的“破冰之举”,标志着鄂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首单交易: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华丽转身

此次交易的标的物为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内的桃花岛、朱墩、叶角山、大坝及部分环库绿道20年生态旅游经营权。通过市场化运作,这些原本“沉睡”的生态资源被赋予了明确的经济价值,实现了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华丽转身。

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水库与移民管理科负责人童雷介绍:“本次首单交易我们探索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初步框架,推动形成了‘水库生态资源-可计量资产-可持续收益’的价值转化路径。”

童雷表示,这笔交易的意义不仅在于金额本身,更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价值实现模式。通过将景区内核心资源的经营权与生态价值挂钩,鄂州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制度创新:出台全国首个地级市水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

为确保交易顺利进行,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在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鄂州市水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一创新性制度为水生态产品交易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该管理办法明确了水生态产品交易的四个关键环节:建章立制、核算盘点、评估交易、共享共治。通过“生态修复→资源整合→价值变现”的转化路径,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资金的“三资”高效转化。

“这次交易为我们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可复制路径。”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水库与移民管理科负责人童雷表示,“我们建立了水生态产品收益反哺机制,确保资金用于水利风景区维护和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反哺机制:让生态红利惠及民生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将积极探索反哺机制。根据约定,明确收益资金用于反哺水利风景区河湖(库)运行维护及乡村共富,有效保障优质水生态资源价值提升,促进“保护-开发-收益-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鄂州市石桥水库管理处处长刘剑雄表示:“我们将整合水库周边的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产业,促进我们库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本次交易的受让方,鄂州市湖泊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刘鄂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产业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鄂州市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完善与发展。”

示范效应:为全国同类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经验

本次鄂州石桥水库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建立了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解决了“绿水青山”如何量化为“金山银山”的难题;其次,设计了市场化交易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后,积极探索反哺机制,确保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

这一案例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湖北省内其他水利风景区提供了参考,也为全国同类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认为,首单交易的成功只是起点,进一步完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扩大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品种,逐渐拓宽更多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新路径”才是未来奋斗的方向。届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广。鄂州石桥水库的这次“首单”交易,无疑为这条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长江云新闻记者 苏潇 实习生 涂诚智)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