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老人“拾荒”拾来罕见病“Q热”,医生紧急提醒

长江云新闻  2025-07-04 10:55:40
分享到:

不少老人闲来无事有“捡垃圾、拾废品”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这么做可能染上细菌,患上罕见病。

近日,65岁的胡女士(化姓)持续高热半月余,伴随剧烈咳嗽、咳痰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体温仍在39℃左右居高不下。最终,老人在武汉亚心总医院确诊罕见急性传染病“Q热”。

“Q热”,全名“Q热立克次体病”,是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多见于屠宰场、农牧场、垃圾填埋厂等地,传染源为牛、羊、狗等动物的排泄物,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气溶胶。亚总呼吸科主任满宁告诉记者,胡女士是因“拾荒”频繁接触细菌滋生环境,加之不习惯戴防护口罩,最终患病。

满宁为患者查体

经了解,胡女士半个多月前就出现咳嗽咳痰、头昏高烧、四肢乏力的症状,还伴有心慌胸闷。在多家医院就诊时,虽做了全身各类系统检查与治疗,使用常规退热、止咳、静脉输注抗生素等,但病症迟迟不见好转,体温顽固地徘徊在39℃上下。来到亚总呼吸科时,多日发热已造成多系统损伤,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急性损伤。

结合肺部CT“稍许炎症”的表现,医生判断胡女士的主要感染不在肺部,转而聚焦非常规的“血液检查”——MetaBlood病原微生物核酸测序,结果指向一个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Q热”立克次体。

进一步追问病史、家庭情况及生活习惯后,一条线索逐渐清晰:胡女士多年前退休在家,因常年节俭,有去垃圾堆附近捡垃圾、拾废品的习惯。病因确定后,针对性使用口服四环素类药物,胡女士高热迅速消退,四天后便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出现高热一定要重视病因诊断。“Q热”立克次体感染这种罕见病,正凭借其隐蔽性和非特异性症状,成为引发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隐形杀手”之一。满宁医生强调,“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并非只有大家熟知的感冒,如严重的军团菌、鹦鹉热、肺炎克雷伯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如未明确病因即治疗,不仅贻误病情,甚者可能导致全身菌群失调、药物性肝肾损害、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Q热”潜伏期通常为2-4周,多数患者急骤起病,高热,多为弛张热伴寒战,同时还会伴随剧烈头痛,以前额和眼眶部位最为明显,以及全身肌肉酸痛,但不会出现皮疹。在我国,海南、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山东、四川、云南、西藏、安徽等地都曾报告过病例或暴发,尤其是畜牧业发达或有活畜交易、屠宰的地区。预防措施上,首先远离环境污染比较大的场所,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经呼吸道和接触感染。其次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生的牛、羊奶及不熟的肉制品。

(长江云新闻记者 苏逸冰 通讯员 徐伟平 郭姗姗)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