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关注湖北:绿水青山长出真金白银
今天(7月2日),《经济日报》刊发文章《湖北鹤峰——绿水青山长出真金白银》,聚焦湖北鹤峰以乡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支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取得成效。
全文如下↓
湖北鹤峰——
绿水青山长出真金白银
近日,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7家茶企凭借生态信用获得鹤峰农村商业银行走马支行1520万元免抵押贷款,绿水青山换来了真金白银。这场以乡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支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取得成效,标志着湖北省在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9月发布的《走马镇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示范报告》显示,这个武陵山区小镇绿水青山总价值达146.79亿元,包括水源涵养22.65亿元、洪水调节31.48亿元、固碳释氧21.4亿元、物质产品与文化服务价值合计23.67亿元……这份由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报告,是湖北省首个乡镇级GEP核算成果,为生态资源资产化提供了标尺。
GEP核算的是生态账,由物质供给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组成。走马镇镇长田业芳表示,镇里物质产品主要包括农业产品、林业产品等,调节服务主要包括水源涵养、空气净化、森林防护、固碳释氧等,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休闲旅游、景观价值、康养服务等。
如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可增值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价值”打造试验田,是当地党委、政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落地的办法,‘生态贷’破茧而出。‘生态贷’将生态产品预期收益作为贷款的重要依据,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鹤峰县发改局副局长杨春楚说,此次创新金融模式依托走马镇强村公司担保,将GEP核算结果转化为信用额度,破解了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的问题。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鹤峰县自2023年启动生态价值核算示范工程。“走马镇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远超全镇的地区生产总值,我们要打通GEP向GDP转化的路径,让生态高颜值催生经济高价值。”田业芳说。
“过去守着金山银山难变现,现在‘生态颜值’成了融资资本。”获得400万元贷款的鹤峰县福临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杨表示,“我们将贷款用于设备更新、春茶鲜叶款兑付,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获得贷款的茶企多数将资金用于兑付茶农鲜叶款、使用绿色有机肥和安装节能减排设备。据测算,该批贷款可直接带动茶产业增值近亿元,惠及数千茶农。“以生态入‘储’,以资源抵‘贷’,为‘两山’价值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实现‘绿水青山’可转化、可增值。这是我们银行必须主动探索的新蓝海。”鹤峰农村商业银行走马支行行长唐亮说。
“这不仅是金融创新,更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杨春楚说,走马实践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目前,鹤峰县正在制定GEP核算地方标准,规划建设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