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朱元:返乡扎根乡村教育 心灯映照万山星火

长江云新闻  2025-07-01 09:42:33
分享到:

他从县城学校,主动申请到条件简陋的乡村小学支教;他创新推出“午间加油站”、建立“成长档案”,抚慰学生心灵。他躬耕教坛二十八载,怀揣赤子之心,肩负育人使命,深深扎根在家乡教育的土壤中,他就是朱元。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一起来认识朱元。

在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塘角小学,52岁的朱元正用最朴素的教具点燃课堂。

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塘角小学教师 朱元:一直想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年9月份,教育局有一个援教计划,我就及时报名。

从教学设施完备的县城第一小学,到条件简陋的乡村小学;从28年的城市教学生涯,到如今的乡村支教生活,朱元的选择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塘角小学教师 朱元:老家的人在后面对我就指指点点,说这个朱老幺肯定在县城混不下去了,被分配到乡下来了,我儿子当时还跟我大吵了一架。

面对质疑和不理解,朱元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创新推出的“午间加油站”特色课堂打破常规,每天中午12点20分到1点,由学生自主命题,用“凑整巧算”“化繁为简”等方法攻坚克难。三个月下来,班级平均分提高32分,最差的学生也能独立解三步应用题。朱元为全校80%的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每周三次家访,并对家长行动不便的特殊家庭给予额外帮助。

学生家长 徐志彪:有一回,我的孩子突然说不舒服,打电话给朱老师,朱老师把我的孩子送到诊所去打针,去年下半年修路,路不通,朱老师经常早接晚送。

在朱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乡村支教队伍。如今,通山县有80名援教教师。

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塘角小学教师 朱元:能够为家乡的人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山村、农村的孩子服务,我是发自内心高兴。

(长江云新闻 通山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阮班浩 黄崇登 责任编辑 周梦 刘琴沁)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