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专病门诊与研究型病房来了!同济医院6月启用
今天(5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宣布,将于6月启用脑机接口专病门诊与研究型病房。这意味着该院建立起围绕“研究型病房(临床门诊)、临床试验、院企实验室、成果转化、产业化、学术期刊”六大板块,覆盖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业协同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也是国内首个以公立医院为核心,整合医学研究与企业资源的脑机接口综合平台。这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医研产”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填补了国内脑机接口“临床-产业”协同链条的空白。
同济医院脑机接口专病门诊将面向全国开放,为患者提供脑机接口技术评估与治疗咨询。患者在接受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和脑电信号适配性等多维度筛查后,有望优先纳入临床试验队列,接受前沿的脑机接口治疗。同时,门诊还将建立长期随访数据库,为技术优化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持续进步。
与此同时,同济医院脑机接口研究型病房也正式启用。病房配备了先进的多模态高通量脑信号采集系统、闭环神经调控设备及智能康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聚焦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脑机接口治疗。通过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技术并行探索,围绕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元诊疗需求,开展个性化神经功能重建研究。
据介绍,同济医院的目标不是追求“科幻级”应用,而是解决患者最迫切的生存质量难题,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这项技术。例如,针对我国脑卒中高致残率的现状,研究型病房将优先开发低成本、高兼容性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系统;院企实验室则根据临床反馈,优化植入式设备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稳定性,破解关键“卡脖子”技术。同济医院将通过六大板块联动,缩短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以临床数据反哺技术迭代,最终实现普惠。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同济医院的创新举措将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为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提供了可能,更为全球神经医学贡献“中国方案”。
据了解,同济医院此前已开始系统化推进脑机接口的相关工作。他们与国内数家脑机接口头部科技企业共建“脑机融合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促进高精度神经信号解码芯片、低功耗植入式设备等关键技术的临床前验证和临床试验;还设立了成果转化中心,推动脑机接口专利技术向智能康复系统等医疗产品快速落地;创办《BrainHorizons》英文刊,专注于医工交叉领域,特别是脑机接口方向的前沿研究、临床实践与产业转化,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医学创新及全球应用。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裴蕾 通讯员 田娟 常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