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劳模精神耀香城|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扎根田野的“超级新农人”

云上咸宁  2025-05-25 19:26:37
分享到:

在时代发展的壮阔画卷中,总有一些身影格外动人。当聚光灯从繁华都市转向广袤乡村,新农人田淑娴正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稻浪虾塘间描绘着新时代的奋斗图景,并推动家乡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田淑娴出生在赤壁市安丰村,这里风景如画,水禽养殖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典型的鱼米之乡。2016年硕士毕业后,她放弃赴海外深造机会及科研院所的稳定工作,揣着多项专利和一颗“让科技赋能农业”的决心回到家乡创业。2017 年,她召集安丰村8 名种养殖大户,共同成立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建成了第一个养殖基地——面积约300亩的小龙虾田,开启了艰辛的农业发展之路。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田淑娴率先采用系统专业的养殖管理调水和饲喂方案,运用领先的光合细菌、乳酸菌、小球藻、卵囊藻浓缩扩培技术,以及生物发酵饲料配制技术,根据小龙虾生长阶段和塘口条件不同,灵活施用不同微生物及调配饲料。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肥水环境虽然养肥了小龙虾,却也让田里的水草疯长,过多的水草给小龙虾捕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田淑娴:“当时看到那满田的水草,我特别发愁。偶然间看到鸭子吃杂草的场景,就想能不能把鸭子放到虾田里,这样既能解决水草问题,说不定还能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后来经过不断尝试和优化,‘微生物稻虾鸭’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真的成功了!”

通过微生物调节水质,1—— 6 月精养小龙虾;7 月,鸭子 “登场” 吃掉杂草,小龙虾 “上岸”,再种下稻谷实行稻鸭共育,鸭子以杂草为食,就这样,一条 “微生物稻虾鸭” 绿色循环生态链形成了。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田淑娴的微生物稻虾鸭中试试验田每亩可产出优质小龙虾200斤、无抗蛋鸭30羽、优质稻1000斤,亩产值达1万元。同时,稻田化肥使用减量60%,农药渔药减量80%,土壤微生物得到保护,田地肥力逐年提升。

赤壁市安丰村七组村民田洪明:“以前我们种田,就是靠老经验,产量不高,还累得很。自从跟着她干,用了她那新法子,轻松很多,收入还高。”

随着经验的积累,田淑娴练就了一项 “绝技”。在央视《超级新农人》挑战中,她仅用2.5分钟,靠肉眼准确排序5种水质溶氧量,结果与专业仪器分毫不差。如今,她的技术已升级为咸宁地区标准,实验室、加工厂、千亩基地串联成链。

田淑娴:“农业不是面朝黄土,以前种田靠力气,现在靠科技!目前我们合作社打造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基地2000亩,拥有生态农业实验室、田间微生物培养室、 50 亩微生物稻虾鸭科研示范基地、110亩稻再鸭基地、禽蛋加工厂和鲜米加工生产线,技术研发、转化、推广服务、产地加工,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体系正在形成。”

2018 年 1 月,她发起成立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采用工业化思维做农业,以高科技、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托管体系,推行系统化、模块化的农业管理。合作社建立了农技服务中心,联结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将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向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

田淑娴:“我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力量,把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带给大家,让更多的农户受益。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如今,在田淑娴的带动下,安丰村菌藻共生的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带动26户户均增收4000元,经营规模超千亩,年营收突破326万元。合作社被评定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示范社。

今年36岁的田淑娴有着诸多耀眼的光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党代表,还荣获央视超级新农人全国 20 强、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今年4月,经过层层选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然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田淑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咸宁时强调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是我的动力。‘田’字四四方方,就是‘口中有粮’。我们这代人,要让土地既产粮食,也产希望!”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