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宽双边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成功合龙
5月25日,由湖北交投投资、宜昌建设公司组织建设、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宜来高速柴埠溪特大桥成功合龙。
宜来高速公路宜昌段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七纵五横三环”中“五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1.658公里。其中,柴埠溪特大桥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是湖北省境内首座省道与高速公路同层共建的斜拉桥,主桥全长904米,主跨480米,桥面宽44.5米,是世界最宽双边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
为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柴埠溪特大桥多花了1.8亿元,采用了省道和高速公路同层共建的结构形式,预留了10.25米宽的省道通行功能。因“二合一”的结构设计,主桥纵向边主跨之间和横向桥面之间均为非对称结构,大桥结构重心不居中,仿若在两座山头架起了两个“天秤”,建设难度极高。中交二航局项目建设者迎难而上,用152根斜拉索,270种、819块桥面板,2560个钢结构构件,45.5万个连接构件,在云端之上“拼积木”,建造了这座“颜值”与“技术”并存的大桥。
而大桥独特的“拼装式”施工方式,也对合龙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特大桥位于鄂西南武陵山腹地,昼夜温差最高可达22℃,合龙口宽度变化大,难以精准对接合龙。对此,我们首创‘对角异侧自平衡合龙法’,即在不使用配重的情况下,通过顶推、桥面吊机卸载使结构达到平衡状态,让合龙段主梁真正达到无应力状态,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中交二航局宜来高速项目常务副经理刘海军表示。
柴埠溪特大桥横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柴埠溪大峡谷,环水保要求极高,建设团队以打造“最美高速”为建设理念,通过分级开挖平整施工方式、桥塔分离式承台设计等措施,减少了施工设计用地近百亩,土方开挖10余万方,大大降低了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通过修建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及时复耕复绿,减少了水土流失;通过成立环保督察小组、复绿专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等,维护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悉,柴埠溪大桥所在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被称为“云上茶乡”、世界茶旅之乡,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柴埠溪特大桥建成后,将惠及当地16万亩茶园和周边数十万茶农,对推动茶旅文化、扶持革命老区发展、加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作、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北交投宜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公司党委书记孙柏林表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慧 宋杰 通讯员 李魏 公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