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行动】咸宁通城:一线找答案 发展“加速跑”
为深入贯彻落实通城县“聚力支点建设 共建隽秀通城”代表行动部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履职与建言献策职能,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湖北咸宁通城县沙堆镇人大主席团近日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开展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调研。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为沙堆农业产业振兴精准“把脉开方”。
2024年以来,沙堆镇坪坳村创新探索“特种水果+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套种黄精等中药材,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研组走进坪坳村特种水果种植基地,只见一株株果树苗挺拔翠绿,长势喜人。代表们详细询问种植技术、成本收益及市场前景,针对基地提出的道路优化、灌溉设施完善等需求,现场研讨解决方案。
沙堆镇人大代表、坪坳村党支部书记杜雄辉表示:“当前基地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短板制约发展,我们正通过人大渠道争取政策支持,破解交通与水利难题。”
在沙堆镇九井峰生态茶园,代表们实地考察了茶园管护、加工车间及产品展厅。该茶园由镇政府与湖北福人药业联合打造,引进中茶108、鄂茶1号等良种,形成“一个品牌、四大系列、30余款产品”的产业链,集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旅体验功能。
调研组指出,沙堆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茶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建议从三方面突破:一是争取专项政策扶持,二是优化加工工艺提升品质,三是深化茶旅融合增加附加值。沙堆镇人大代表、镇人大办公室主任胡金友补充:“需加大科研投入,通过工艺革新打造高端产品线,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近年来,沙堆镇围绕“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出港背村茶叶、石冲村吊瓜子、湾船咀村“稻虾共作”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镇人大主席罗浩强调:“此次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将形成专项报告,同步报送县人大与镇党委,推动问题分层分类解决,确保代表行动落地见效。”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与村支书,杜雄辉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带领坪坳村新建乡村“微工厂”、发展60亩中药材基地,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他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在环境整治中,杜雄辉发动群众开展“屋场会”,推行“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行动,将昔日脏乱差塘堰改造为生态广场。村民黄付良感慨:“现在家家户户自觉维护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关刀镇人大主席团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组织代表深入湖北长峰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该公司主营云母绝缘材料,产品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023年产值破亿元。企业负责人丁兴龙反映:“高速发展期资金压力较大,希望能延长货款结算周期或争取无息贷款。”
关刀镇人大主席皮映明表示,代表行动已收集企业诉求23条,涉及融资支持、用工保障等领域,将通过“清单式”督办推动问题解决。近年来,该镇引进规上企业14家、小微企业98家,工业总产值达9.5亿元,人大代表在优化服务、纾困解难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城县人大代表徐世民退休后仍活跃在履职一线。针对白马洲桥年久失修问题,他连续三年提交改建议案,最终推动投资800万元的新桥工程落地。新桥宽10.5米,设双向车道与人行道,惠及4个行政村2万群众。
在产业发展上,徐世民任村支书期间建设170亩油茶基地,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百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如今,他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用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通城县人大常委会法治建设代表小组联合教科文卫代表成立专业代表小组,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展专题调研,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代表们建议:建强活动阵地,增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净化社会环境,公安、文旅等部门联合整治网吧、旅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保护网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司法”联动机制,设立专门学校加强矫治教育。通城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毓回应:“将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保护伞’。”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产业振兴到民生关切,通城县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媒体记者 吴雷 胡远】
编辑:胡文婷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