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黄石阳新:“北富养殖”从荒滩到国家级示范区的虾稻传奇

云上阳新  2025-05-25 10:21:34
分享到:

5月24日凌晨,位于湖北黄石阳新县浮屠镇北煞湖的北富生态种养殖基地在薄雾中苏醒,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标牌在晨曦中泛起微光,见证着这片水域新一天的忙碌。

头戴探照灯的工人们划着轻舟,抄网在水中划出优美弧线,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腾起串串水花,仿佛在为即将开启的“鲜活之旅”欢歌。

在该基地现代化集中供应中心,机器推动传送带飞速运转。身着蓝色工装的分拣员眼疾手快,将小龙虾按7个等级精准分类,旋即送入-18℃恒温冷库“冷静”。销售经理兼司机郭兵轻拍冷藏车方向盘,引擎轰鸣声中,首批1.2万斤小龙虾搭乘冷链专列,24小时内将抵达全国20余个城市餐桌。“您瞧这虾,到武汉海鲜市场还挂着北煞湖的露水呢!”他笑道。

时针拨回2014年深秋,北煞湖还是一片荒滩。刘富国踩着黏腻的淤泥,望向这片待垦的洼地,立下“用湖水养出金疙瘩”的誓言。他带着20余位村民,用铁锹挖开创业之路。然而,初期的挫折如夏日暴雨般猛烈——一场病害让半数虾苗死亡。连夜驱车百公里请来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把脉”后,北富基地开启产学研深度合作,走上生态养殖创新路。

在阳新县水产服务中心支持下,北富基地田间竖起太阳能杀虫灯,如繁星点缀稻田;黄板诱捕器化身“绿色卫士”,构建起立体防控体系。这些举措让基地不仅产出优质农产品,更成为全国生态养殖标杆。“虾旗稻”大米蒸煮时满屋飘香,三获武汉农博会金奖;“北富龍”龙虾在杨凌博览会上从千余种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捧回“后稷奖”。每一块奖牌,都镌刻着对生态理念的坚守。

育苗基地内,技术总监刘富民将新培育的虾苗倒入池中。这些承载着6项专利的“科技虾”,正是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结晶。“稻-虾-鳖”“稻-虾-鳝”等立体模式,让亩均效益提升至传统模式3倍。在启明星合作社,脱贫户陈敬志擦拭着新收割机,笑得合不拢嘴:“在这儿干活,既赚了钱,又照顾了家里,还供出了个大学生。”

当暮色笼罩北煞湖,刘富国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远处稻虾田泛起金浪。墙上36块奖牌中,“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牌匾格外醒目,十年间,这片荒滩已蜕变为年产值3000万元的现代农业“王国”。当冷藏车尾灯消失在公路尽头,他拨通明日订单电话——在国家级示范区的金字招牌下,新的传奇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续写。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赵丽爽、徐水珍

一审:马婷婷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