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襄阳 | 谷城:“两资三能”促发展 山区小城迎来县域经济发展热

长江云新闻  2025-05-24 18:31:06
分享到: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襄阳市谷城县以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为抓手,通过精准招商、链式布局、科技赋能与绿色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拔节生长,绿色创新与开放协同并进。眼下,这座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小城正在上演县域经济突围跃升加速度,并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热土。

走进湖北永力泰车轴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线,到成品车轴整齐排列下线,整个生产过程高效有序。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产品误差,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湖北永力泰车轴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阮存:今年截至5月份,公司已生产车轴2万条、悬挂8000套,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份。整个产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

长期以来,湖北省在挂车车轴批量化生产领域存在一定的空白。永力泰公司于2024年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毅然投资5.18亿元,建设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这一前瞻性的举措不仅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更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湖北永力泰车轴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阮存: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大力投入研发,高端免维护轮端制造技术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车轴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更是减少了车辆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预计整个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车轴8万条、悬挂3万套,总产值将突破5亿元。

以汽车零部件、资源循环利用为龙头的主导产业是谷城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为淘汰落后产能,谷城县先后投入80多亿元帮助传统铸(锻)造企业实施技改项目,聘请中国铸造协会专家“问诊把脉”,研究制定“一企一策”方案。

襄阳谷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闻丽:目前,谷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已优化形成新能源配套、出口、商用车配套三个三分之一良好格局。今年,县政府再次与中铸协合作,在谷城建立“中国铸造协会专家工作站”,为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人才、技术、设计、咨询、宣传等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湖北谷城东华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立足本土、深耕汽车及机械零部件领域,并长期与东风德纳、陕西重汽等车企合作。今年初,公司取得“蜡模淋沙生产线锁挂单元”专利,解决了生产中的倾斜难题,进一步提升精密铸造效率。公司上半年订单产值已突破8000万元,产品远销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湖北谷城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成根:正是由于谷城县委县政府在技改项目上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协会专家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技术难题5项,并取得发明专利3项,预计今年公司年产值将比2024年增长8.5%,实现一个质的提升。

襄阳谷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发兵:1-4月,谷城县实施工业项目5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30多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9.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亿元,31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智能化铸造基地等17个省级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年内将形成50亿元新增产能。

绿色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从“捡破烂”到“搞循环”,从“卖资源”到“卖技术”。在谷城县经济开发区,废弃的铝材经过科技‘点金术’变身高强度汽车部件,硅矿石通过绿色工艺转化为高端新材料。作为全国首个“无废城市”县级试点,谷城如何用十年时间将循环经济产值做到近500亿元?让我们共同解码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湖北新金洋资源集团股份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智能化分选设备正在精准分离着不同品类的废铝料,经再生熔炼的铝合金材料正发往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湖北新金洋资源集团股份公司湖北生产基地总经理 陈乃飞:在这条国内首创的废铝再生生产线上,每天有600吨“城市矿产”重获新生。通过AI视觉分选和低碳熔炼技术,废铝回收率达到98%,生产出的航空高级别的铝合金已经应用于比亚迪、华为、理想最新款新能源汽车底盘。

新金洋是湖北废铝回收规模最大的本土企业,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处置及资源循环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新金洋湖北基地已经形成了年产再生铝合金20万吨、铸造铝件1000万套的生产规模,并且具备了年综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20万吨的加工能力。

湖北新金洋资源集团股份公司湖北生产基地总经理 陈乃飞:2024年并购青海广泰后,布局新能源汽车,用于高强度韧性的铝合金材料,并与宜家达成低碳铝棒合作,年产值突破15亿元。公司还通过院士工作站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荣获“全国绿色工厂”称号。

襄阳谷城县发改局工业环资股负责人 李雪妹:我们始终把立项争资工作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再生资源,全力谋划“两重”“两新” 项目。2024年成功申报项目29个,到位资金3.5亿元,撬动投资28亿元,2025年又谋划申报(项目)51个,拟争取资金5.8亿元,预计撬动投资35亿元。

针对再生铝分选纯度难题,政府搭桥促成新金洋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的AI视觉分选系统使杂质去除率达99.97%。在化工园区,政企合作的硅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已孵化特种硅油等12项专利技术,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谷城县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循环经济研究院,建成省级以上技术中心8个,柔性引进院士专家16名。

襄阳谷城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洋:谷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已吸纳规上企业234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循环经济产值突破154.5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8.4%,真正实现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千亿级硅产业集群崛起之路

谷城县化工园区作为湖北省首个通过合规性认定的专业化工园区,这里聚集了12家硅产业头部企业,其中兴发瑞佳硅胶产业园与潘达尔硅基新材料项目,正是撬动千亿产业链的两大核心引擎,随着全球新能源革命加速推进,一座“汉江硅都”正在鄂西北拔节生长。

山里开采的硅矿原石,摇身一变成为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硅基新材料,在湖北潘达尔的车间厂房里,这样的工业奇迹正在上演。潘达尔坚持科技兴业,努力攻克西方“卡脖子”技术难关,以球形硅微粉和高纯石英砂为突破口,力争实现“国产替代”,打造国产硅基品牌。

湖北潘达尔硅基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 高雷:我们整体的工厂能够把最原始的矿石400多元,提升到最后的价值在上万元一吨的硅微粉,都可以在我们工厂实现。

而通过智慧中控系统,在谷城兴发新材料有限公司9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仅需15名技术人员即可实现年产10万吨产能。

谷城兴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总监 谭向东:这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5吨光伏密封胶,全球每新增三块光伏板就有一块使用我们的产品。依托兴发集团自主供应的纳米碳酸钙和107胶,我们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把控,耐候年限突破30年,远超行业25年的标准。

依托6000万吨探明储量的高品位硅矿,谷城打造出‘三链融合’生态:吉利硅谷的多晶硅、瑞佳的光伏胶、潘达尔的电子级硅微粉形成材料链;储能电池、光伏组件构建应用链;再生硅循环技术完善绿色链。

谷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刘俊:目前我们正构建“矿山-工业硅-光伏胶-合成革”的全产业链闭环,瑞佳的有机硅合成革项目填补了华中空白,而潘达尔的提纯技术让硅石增值175倍,两大项目带动12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廖云翔 张雪晶 李晓雨 谷城台

通讯员 阮班明 童光辉 熊义洁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