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宜城:从“靠天收”到“智慧种” 设施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云上宜城  2025-05-22 14:43:51
分享到:

近年来,流水镇以设施农业为引擎,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从“看天吃饭”到“智慧种管”,从单一瓜田到多元产业,这个“西瓜大镇”正书写着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篇章。

5月19日,记者在黄湾村西瓜种植大户李成强的西瓜大棚里看到,翠绿的藤蔓间,滚圆的西瓜错落垂挂,每个西瓜的藤蔓上都系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工人们正根据标签的颜色来采摘装筐。

采摘西瓜

李成强说:“瓜藤上面标签的颜色标志着它们是什么时候栽下去的,根据栽下去的时间往后延期45天就代表这个瓜已经成熟了,可以采摘售卖了。”

这位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把式”,亲历了从“靠天收”到“科技种”的蜕变。李成强告诉记者,前些年种植大田西瓜的时候,害怕老天爷“脸色”不好,刮风下雨都提心吊胆。如今有了智能温控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都能精准调控,再加上滴灌带均匀输送水肥,种出来的西瓜皮薄肉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丰收的西瓜装满筐

“今年种了300多个大棚,大概100亩左右,每亩田可以产5000斤西瓜,现在市场价在1.7元每斤,纯收入能有55万元以上。”李成强说:“因为西瓜品种和管理模式的原因,大棚西瓜的品质一般都比大田西瓜要好一点,再加上可以控制上市时间抢占市场,所以我才选择种植大棚西瓜。”

西瓜装车

为了鼓励农民参与设施农业,流水镇在莺河村建设了176个高效设施大棚瓜果基地,不仅给农户租金优惠,还提供农产品种植技术支持,让农户“拎包入驻”就能开启科技种瓜之路。

莺河村村民张天元就是收益者之一。这位从农资行业起家的“新农人”,曾前往山东省寿光市系统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今年,他在莺河村大棚瓜果基地承包了130个大棚,依托智能温控与错峰种植技术,科学规划种植茬口,实现了大棚内月月有农作物成熟、季季有新鲜瓜果上市。

张天元查看贝贝南瓜长势

张天元说:“西瓜还有一周就成熟了,等到西瓜卖完以后菜瓜会紧跟着上市,菜瓜销售完以后圣女果、贝贝南瓜也相继成熟,一茬接一茬,全年大棚都有新鲜瓜果供应,并且所有的品种都可以提前上市,抢占市场。看今年的瓜果产量,预计总收入能达到300万元,比传统农业能多收入两倍以上。”

从李成强的智能瓜棚到张天元的多元化种植,农户们在设施农业中收获满满。这些生动实践不仅让大伙儿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给周边村子做了好榜样。如今,流水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学技术、搞大棚,盼着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莺河村大棚瓜果基地

流水镇党委书记金鹏说:“目前,流水镇发展设施农业3500亩,年产值可达4200万元。未来,我们将聚焦西瓜产业升级,实施技术迭代推广智能温控与滴灌技术,打造绿色认证品牌及溯源体系,拓展电商销售。同时,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与农旅融合项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向设施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谢子恒 李勤 通讯员郑世杰 肖银桥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