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阳新种粮大户贾建成:让荒田变“金田”

云上阳新  2025-05-22 14:38:57
分享到:

21日,阳新县陶港镇陶港村董厂垴再生稻田内,嫩绿秧苗随风轻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望着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种粮大户贾建成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谁能想到,这片沃土曾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田。

贾建成流转的董厂垴100多亩水田,因地势高、水源匮乏,过去种植的庄稼常常“十种九不收”。久而久之,这片田地便被荒废。

转机出现在2024年。陶港镇大力推进农田改造工程,对这片水田进行高标准整治,修建灌溉水渠与泵站,成功从良荐湖引入灌溉用水,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生机。改造完成后,贾建成敏锐抓住机遇,流转了这片农田。自20世纪90年代返乡种田,贾建成早已成为当地及周边颇具知名度的种粮大户。

贾建成田间查看再生稻长势

“这片田以前没人愿意种,现在贾建成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抢着流转。他经验丰富,我们将这片田交给他很放心。”陶港村党总支书记江建海的话语,道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种粮大户带来的新机遇。

今年57岁的贾建成,种粮之路充满偶然与曲折。1996年,在温州打工的他因交通事故欠债,无奈返乡,就此开启与土地相伴的生活。“那时候流行外出打工,农村不少田地都抛荒了。我从所在的青龙村开始,一亩一亩地复垦荒地耕种,后来又到邻近村庄流转田地。”贾建成回忆儿时跟随父母务农的经历,为他的种粮事业打下了基础。

随着农业科技飞速发展,在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的支持下,贾建成积极参与各类农技培训,学习先进种粮理念,眼界不断拓宽。凭借钻研精神与对农业的执着,他在种粮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如今,他在陶港镇青龙、碧山、赛桥、王桥、陶港等多个村累计种植稻谷480多亩,旱地600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亩种植大户。

贾建成驾驶机耕机械劳作

陶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徐维国介绍,为扶持种粮大户,农业农村部门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种植油茶免费提供种苗与肥料,棉花每亩补贴350元,稻谷虽然补贴每年标准不同,每年还是有稻谷补贴,购买农具机械设备也有相应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为贾建成等种粮大户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仅按季节深入田间现场指导、组织培训,还对贾建成等农户的需求做到有求必应。

为提升种植效益,近年来,贾建成持续加大农业机械投入。他的农具仓库里,旋耕机、收割机、耕种一体机等10台农机整齐排列,成为他种粮事业的得力助手。通过科学种粮,贾建成不仅还清债务,还在阳新县城购置商品房。农闲或节假日,他便前往县城居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只要肯吃苦,勤劳就能致富。”回顾29年前返乡务农的艰难岁月,再看如今的幸福生活,贾建成感慨万千。从负债累累到实现小康,他用努力与坚持书写了励志人生。

特约记者:倪胜林 通讯员:肖恩妮

一审:胡凌露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