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知道一点》丨文博寻宝季:拿这个饭盒吃饭,吃嘛嘛香

长江云新闻  2025-05-21 20:29:08
分享到:

各位朋友好,今儿个咱要聊的,是西周晚期一位诸侯老大的 “专属饭盒”—— 邓公牧簋,要知道它可是妥妥的 “高端私人餐具”。

(邓公牧簋 图片来源:襄阳市博物馆公众号)

这宝贝一共出土了俩,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可惜其中一个没了盖子。咱先瞧瞧完整那只的 “颜值”:通高 21.8 厘米,差不多有一本厚字典那么高,口径 18.5 厘米,碗口大小够盛一盆米饭。您看这造型:圆咕隆咚的鼓肚子,跟咱现代人用的汤碗似的,底下套着个圈足,还支棱着三只兽面小短腿,像不像给饭盒装了三个迷你脚垫?肚子两边各长着一对兽首耳朵,耳朵底下还垂着小珰珰,跟戴了对夸张的青铜耳环似的!盖子更有意思,顶部鼓起来,中间有个喇叭状的握手,拎起来就像拎着个小喇叭。盖沿、上腹饰窃曲纹,间以兽面纹,腹部及盖顶饰瓦纹,圈足饰三角雷纹。整套组合下来,既庄重又时髦。

最关键的是他肚子里的 “签名”—— 器底和盖内都刻着 6 个字:“邓公牧乍饙簋”。“邓” 就是邓国,“公” 是这位老大的爵位,“牧” 是他的名字,“饙” 就是蒸饭的意思,“簋” 就是这种盛饭器的名字。合起来就是:“邓国老大牧定制的蒸饭盆!” 瞧瞧,2800 年前的人就知道在餐具上刻 “专属定制” 了!

【涨知识】

【古人吃的饭和我们吃的饭一样吗?】

已经非常接近了,周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升,主食种类也比过去丰富得多喽。据《周礼》记载,周天子的膳食包括“食用六谷,膳用六牲。”六谷包括了稻、黍、稷、梁、麦、苽,其中稻指的是稻米;黍指的是黄米或小米,因其软糯香甜,成为贵族才能享用的上等粮食;稷通常指高粱,常用于酿酒和食用;粱有时指高粱,有时指黍的优良品种;麦当然是指的小麦;苽指的是茭白。周天子的营养还是很均衡的。到了东周,菽也就是大豆凭借自己 “高产选手” 的优势,成功上位,把茭白挤出了主食圈。不过啊,周朝人就算有小麦,也吃不上馒头,毕竟磨面技术到汉代才普及呢。

我们现在常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又是指的哪“五谷”呢?

这里的“五谷”有多种解释,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也就是稻米、黄米、小米、麦子以及大豆;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也就是麻子、黄米、小米、麦子和大豆。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邓国是什么国?】

周朝的邓国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到战国时期就再也没听到他的故事呢?

邓国位于今天襄阳市樊城区邓城大道附近,在春秋时期,邓国国君将自己的女儿邓嫚嫁给了楚武王,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楚文王。只是楚文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邓国的外孙而对邓国有所顾忌。成语“噬脐莫及”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征伐南申国,借道邓国,邓国大臣劝国君别答应,说楚国肯定没安好心,别到时候“噬脐莫及”——也就是后悔地想咬自己肚脐也够不着!可邓国国君不听,结果真被灭了,也就是外甥把舅舅的国家给消灭了。这就是噬脐莫及的故事,常用于形容事后的懊悔已经无法补救的情况。

下次来到博物馆,再次看到这件青铜簋,您是否能感受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表面上觥筹交错,转眼间又兵戎相见的场景?那便是真实的春秋历史。

编辑:黄文

审核:柳芳 杜雅婷 杨康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