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球拍再出“意外”,受损的不止球拍,还有赛事公信力
连续两次在国际大赛中遭遇球拍受损,这么离谱的“意外”,竟然都让中国选手王楚钦遇上了!
当地时间5月19日,多哈世乒赛混双1/16决赛中,王楚钦发现球拍海绵开裂,疑似被人为揭开。他与教练肖战第一时间向裁判交涉、提出质疑,但主裁判认定球拍符合比赛标准,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裁判勉强同意更换副拍,但坚称赛前球拍检测没有问题,拒绝调取监控调查。赛后,中国乒协向国际乒联提出抗议和申诉,国际乒联回应要彻查此事,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王楚钦的球拍。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遭遇球拍受损的“意外”,但志在混双“三连冠”的“莎头”仍然仅用19分钟就以11:2、11:7、11:4战胜对手,晋级16强。
比赛虽然赢了,但很多疑问亟待解答:王楚钦在赛后表示,检测前球拍完好无损,进场后发现海绵开了一半,“没办法打比赛”。既然赛前球拍检测没有问题,那么海绵开裂的球拍为何能通过检测,出现在赛场?赛前能接触球拍的人员范围极小,除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互相检查球拍的对手,就只剩下检测工作人员和主裁判。这两人在接触球拍时,是否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此外,面对受损的球拍,主裁判一口咬定球拍符合比赛标准,其中依据是什么?这一系列疑问,期待国际乒联能在后续调查报告中给出回应。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球拍是他们赛场上的“利刃”,是经过长期磨合的亲密“伙伴”。任何细微的纰漏,都可能打乱比赛节奏,影响技术发挥。去年巴黎奥运会,王楚钦混双夺冠后主板球拍被踩断,后续男单比赛不得不使用副拍,最终爆冷出局。一年内两次国际大赛球拍“意外”,真的只是巧合吗?更令人担忧的是,孙颖莎赛后也透露自己第一场球拍也有问题,“下边有点儿东西”。怎么这么巧,接二连三的器材“意外”都发生在中国选手身上?
△2024年7月30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后,教练肖战拿着王楚钦的球拍,拍子已明显变形。图片来源:新京报
竞技体育的魅力,源于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无论此次器材“意外”是管理漏洞还是人为因素,都严重损害了赛事的公平性,让赛事公信力大打折扣。针对此事,中国乒协提出三点意见,包括由工作人员全程跟随球拍检测并确保没有任何无关人员可以接触到检测后的球拍、后续赛事更换更大且更安全的球拍检测容器、要求球拍检测过程全程录像。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本国运动员的权益,也是在为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国际乒联则回应,检测流程符合规范,将深入调查。但也承认“本次世乒赛从实际操作角度,全程录像暂时无法实现”,承诺“未来需更谨慎对待运动员装备”,并“完善赛事管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乒乓球国际裁判长孙麒麟表示,球拍受损有很多原因,在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不好做判断,但对于中国队来说,未雨绸缪做好赛前准备十分必要。就像王楚钦无奈自嘲“以后比赛要准备5块球拍”,提前准备相应预案、备用球拍,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期待未来的赛事中,不再有这样离谱的“意外”发生,让运动员们能心无旁骛地在赛场上拼搏,让竞技体育回归其应有的纯粹与公正,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尽情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激情与感动。这才是竞技体育真正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