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为基探索职教革新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加速打造“未来学堂”
授课的老师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实训室里,也可以是AI;企业的生产车间不断升级,制造行业的产品适时改变参数,这些内容通过AI大模型即刻成为学生和老师课程的内容……技术革新永不止步,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直面各种挑战,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5月15日下午,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融共生: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平行会议上,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以《AI为基,探索职业教育未来课堂的教学革命》为题作专家报告,展示了武职大在数字时代加速打造“未来学堂”的探索。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融共生: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平行会议上作专家报告
AI老师让学生“舒适学”
学生证不小心弄丢了如何补办?生病了大学生医保怎么报销……类似这些很多新生会遇到难题,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变得轻松简单。
近期,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正式推出一款专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智能服务平台——“小智老师”,能全天候秒回学生诉求,还能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AI辅导员“小智老师”
开发团队介绍,“小智老师”采用“智能体 + 专属知识库 + DeepSeekR1 模型”,构建了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四大核心数据库:学生办事流程库、思政教育动态数据库、专业学习知识库和问题案例库。这些数据库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100余项事务办理流程、思政知识传播、专业查询与就业指导,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案例,真正实现了从“信息分散”到“一站式服务”的跨越。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学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面向学生和辅导员的AI助手“AI光凌”目前正在测试阶段,即将上线。AI助手“AI光凌”将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人工智能服务,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日常的学习、生活问题,还能对辅导员减负增效。今年9月新生开学季,“AI光凌”将面向2025级新生全面开放。
AI课程让技术“实时学”
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人才,学校能否及时培养出相应的学生?这个难题并不容易破解,传统课程就像一座古典建筑,稳固却难扩展。而通过AI课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正探索更加精准匹配区域产业动态需求的教学内容。
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技术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AI课程在虚拟产线上反复训练零件制造工艺,AI大模型会实时分析学生的操作轨迹,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标注误差,完全模拟出企业生产场景。
该校集成电路技术专业负责人杨雁冰介绍,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学院升级《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数字教材,打造的AI课程,将学生专业学习的知识点、企业实训的场景等构建成AI大模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实时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追光逐电”专业AI大模型界面
据了解,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与科大讯飞公司、超星公司打造的“追光逐电”专业AI大模型,能够实时追踪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技术迭代。当武汉的华星光电工厂升级工艺时,系统能立刻拆解技术案例,生成能力图谱,重构基于职业和岗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如今,学校的专业课程每半年更新37%,直接服务产业链的最新需求,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以98%的工艺达标率被企业破格录用,成为团队最年轻的工艺师。
AI协同让师生“定制学”
技能学习,因人而异,通过AI协同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让个体化差异和需求差异,不再成为教学环节的拦路虎。
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课老师借助AI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功能,深度剖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比如酒店管理的课堂上,当学生在语言沟通训练中,遇到方言理解障碍,AI会自动生成方言识别训练模块;当学生在情绪管理训练中,遇到客户投诉,AI能清楚识别学生情绪管理不足,动态设计训练沙盘。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学程导航”系统界面
除了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痕迹同样可以被记录下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开发的“学程导航系统”,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轨迹,用数据闭环取代线性评价。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化(网络安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AI让教育从“同质化培养”变成“个性化定制”,真正实现每位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两万名学生可以用它自我改进,企业用它精准选才。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通讯员 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