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景美人和 共此青绿 湖北绘出生态新画卷

长江云新闻  2025-05-16 08:00:03
分享到:

当前,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赋能”,并逐渐形成“生态安全—绿色经济—价值转化”的发展路径。如何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价值?今年,湖北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为目标,实施“美丽湖北”战略,进一步擦亮碧水蓝天、青山沃野的美丽容颜。

夜幕下,大桥横跨、江流宛转、琴声飞扬……这个夏天,武汉杨泗港桥下空间推出“灯光秀+音乐”的融合演出,计划在5月20日正式进入试运营,打造成武汉新的长江文化名片。

眼下,“扮靓”长江已成为湖北城市建设的新浪潮:武汉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累计建成总长80.7公里的城市滨水空间,年接待市民游客逾5000万人次;荆州开展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将过去的老工业码头改造为“荆江风情带”;枝江建成贯通东西的沿江生态绿轴,串联起长江岸线上的自然奇观、人文遗迹……江与城、水与人,共奏“美丽湖北”的交响。

“美”的背后,是坚实的守护。

近年来,湖北扎实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湖库治理、入河入湖排污口治理、农业农村污染和化工企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1-4月,梁子湖武汉、鄂州水域水质分别为Ⅱ类、Ⅲ类,同比保持稳定;斧头湖水质为Ⅱ类;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美”的底气,是生态保护路径的创新。

今年4月,襄阳高新区举行环境权益贷款银企对接活动举行,多家金融机构与18家企业达成环境权益贷款授信协议,总授信规模达54.4亿元,单次集中式授信额度刷新湖北最高纪录。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余秋兰介绍:“相比传统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没有实物抵押,拿着排污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第二个是可以享受绿色信贷利率,比传统的抵押贷款利率低。”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绿变钱”和“钱促绿”的深度融合。湖北率先创新融资模式,将碳排放权、排污权、碳汇收益权转化为可质押的金融资产。并于2022年6月开展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所有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都能以交易后的排污权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截至今年4月,全省已有71家企业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总贷款额12.53亿元,累计获得授信81.96亿元,排污权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居中部六省第一。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蔡俊雄分析:“湖北碳金融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曾发行全国首支碳基金;近年来,又首创碳质押贷款、碳托管、碳回购等多项金融产品,汇聚碳领域企业400余家。形成了碳交易、碳核算、碳金融等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美”的动力,还来自于全民参与的热情。

这两天,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与银行合作,在全国首次推出的新模式。武汉市民只要践行乘公交、骑行等11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就可积累碳减排量,自动计入个人“碳账户”,可以按照“1000克减排量=2元”的标准,兑换利息红包,直接抵扣市民的房贷等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利息。

目前,“武碳江湖”吸引了150万用户,成为我国用户最多、低碳场景最全、社会覆盖面最广的碳普惠平台。借助“中碳登”落户湖北的东风,湖北还通过碳市场、碳金融创新,引进汇聚碳领域企业400余家,在武昌区初步形成了碳市场全产业链。截至4月底,湖北累计成交量4.17亿吨,累计成交额103.12亿元,成为交易总额首个突破百亿的试点碳市场。

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蔡紫珮讲:“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个政府控碳、企业降碳、个人低碳三位一体的可持续的碳普惠全新运营模式。接下来我们希望把武汉市的经验,复制推广到湖北省内的其他的地市州,能够真正的做到谁减排 、谁受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期,湖北发布的《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到2035年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湖北高标准建成。

长江云新闻记者:胡禹 杨旭珲 襄阳台

编审:柳芳 尚大原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