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 如何触摸数字教育的新脉动?
设计火星救援车的外观造型,定制专属车载音乐……以往需要工程师精密计算的工作,现在一群武汉小学生也可以实现了。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基础教育观摩点——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同学们基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进行编程,模拟火星车救援挑战,吸引了一大批参会观众。
这两年,湖北以“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体系构建教育数字化“新基座”,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走向全场景式融合。目前,全省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超95%,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超653万,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吸引了不少人工智能型企业加速集聚。“我们调研发现湖北非常重视数字教育,很适合我们在这里积极布局全场景式的融合”,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向长江云新闻记者表达了发展信心。
看好湖北丰富的教育资源,科大讯飞与武汉经开区多所学校建立合作,不断开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全面采集数据、分析学情,提供智能批改、错因分析、变式推荐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帮助学生节约60%无效学习时间。
武汉经开区一中教师龚朝霞说:“现在我们英语课堂就经常用到科大讯飞的大模型,听力、口语、写作,都可以在AI的辅助下进行训练,像这样的课堂就是每个同学都在互动,满足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需求。”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部提出“智慧教育元年”,校园里的“AI风”,也刮到湖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种场景。例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海外市场培养了470多名通信工程师;在湖北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已达62万门,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终身教育驾驶舱、人形机器人学伴等场景。
基于此,科大讯飞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合作,围绕一批优势学科进行学科大模型建设,加快在湖北的布局。
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说:“各方应携手形成‘AI + 教育’共同体,推动技术角色转变、教育模式重塑、风险防范与管理改进。希望以AI技术点燃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助力培养站在人工智能翅膀上的新人类。”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教育大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系统互联,构建更开放、包容的数字教育生态。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