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交司机换位体验 共筑无障碍出行环境
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武汉公交司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换位体验活动,深入了解残障人士出行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左岭城铁公交场站345路、359路站点,参与体验的司机们换上特殊“装备”:他们戴上眼罩,陷入黑暗,只能摸索前行。平时熟悉的车厢此刻变得“危机四伏”,一个小小的障碍物都可能成为前行的阻碍;他们拄着拐杖,模拟下肢残障人士行动,身体的不平衡和行动的迟缓让上下车变得异常艰难,每上一级台阶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和精力,且时刻担心失去平衡摔倒。
“当眼罩戴上的那一刻,我真的慌了,完全不知道方向,走路全靠试探,生怕撞到哪里。以前真没意识到视障乘客乘车要克服这么多困难。”参与体验的公交359路司机欧阳平感慨地说,“平时开车,虽然知道要照顾特殊乘客,但只有亲身经历,才明白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搀扶,更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提醒、多一些细致入微的关怀。”拄拐杖体验的公交345路司机李斌也表示,以后遇到下肢不便的乘客,一定会提前做好准备,稳稳停靠车辆,留出充足时间让他们安全上下车。
公交司机余菲因为腿部受伤骨折则不得不坐轮椅出门。在金桥大道世纪家园公交车站坐车时,公交706路司机周唯靠边进站,放下公交后门的无障碍踏板,让公交车与站台之间搭建一座“小桥”方便通行之后,再和站台上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一起,合力将其推进车厢,安全固定到车内轮椅位置,细心系好安全带才收回无障碍踏板、重新关门起步。正是这次受伤经历,让他真正体验到了公交无障碍出行的便利,同时也通过切身经历的换位体验,让他对残疾乘客的出行困难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特殊乘客,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余菲表示,“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日常营运过程中,我们除了谨记安全行车外,还应想残疾乘客之所想,做他们的手、眼、脚,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温馨和谐的乘车氛围,让这个特殊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武汉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交的无障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司乘人员的服务意识,都能让残障人士体会到公交出行的安全与便利。未来,也将不断强化司机的培训,内容涵盖特殊乘客心理、沟通技巧、帮扶方法等多个方面,确保司机在面对各类残障乘客时,能够提供既专业又温暖的服务,让残障人士的公交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安心。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芯蔚 通讯员 陈祺民 万建国 方婷婷 胡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