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神州答卷|勇做“中部示范”——武汉市江夏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观察

新华社  2025-05-16 20:00:33
分享到:

初夏时节,生机盎然。进入武汉市江夏区,可见汤逊湖碧波荡漾,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落英缤纷……

近年来,江夏区连续上榜工业、创新、幸福、综合实力、投资竞争力、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等6个全国百强。当前,湖北正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江夏勇担“中部示范”重任,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航拍武汉市江夏区。新华网发

创新转化,激活增长“新动能”

汤逊湖碧波万顷,湖光山色中不仅闪动着游客身影,也涌动着创新浪潮。

汤逊湖周边,散布着腾讯研发中心、华为云创新中心、百度百捷创新园、阳光创谷等创新平台,延伸着连接车谷、光谷的科创大走廊,形成一个正在崛起的科技“硅谷”。

江夏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24所高校、33万大学生,但过去存在“近水楼台难得月、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成为江夏产业发展的“痛”点。

如何破解“科技强、产业弱”难题?2024年,江夏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精神,携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培养打造一支懂市场、懂技术的专业服务队伍。

航拍江夏阳光创谷产业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同时,江夏区立足“高校环绕、产业集聚”的区位特征,构建技术经理人培育体系,2024年10月22日启动首届区县级技术经理人大赛。

大赛承办单位、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总经理邢宝伟介绍,江夏首届技术经理人大赛面向全国技术经理人及高校大学生开放,致力于构建“江夏需求,全国响应;全国成果,江夏转化”的创新生态圈,推动“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依托“汤逊湖人才十条”专项政策,获奖选手将享受包括租金补贴、创业融资扶持、购房补贴等全方位政策红利。

这些突破性举措,使江夏构建起“全球技术寻源、江夏集成转化”的创新生态,推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今年3月,江夏发布《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科创33条”),明确对于高技术、高成长的项目给予8000万元的创投支持;对每个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给予1500万元的经费支持;按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例,单个主体给予1000万元补贴;按研发投入比例,单个企业给予1000万元成果转化补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单个企业给予1400万元补贴。

江夏区依托汤逊湖组团,建设武汉版科创大湖区,打造科技工作者人才社区,深化与周边院所、研发平台合作,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通道,依托创新转化激活增长“新动能”。

园区整合,打造科创新高地

敢于争第一、创唯一,是江夏人的精神特质。

早在1992年,江夏区就成立了湖北省首个县级开发区——庙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此后,金港、大桥、藏龙岛三个办事处也先后成立开发区。2018年,江夏区在原有四小开发区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整合后的江夏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下设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大桥现代产业园和金港汽车产业园4个产业园区,科学布局金港新能源网联汽车、大桥高端装备制造、庙山光电子产业园、大花山智能医疗产业园、藏龙岛数字科创小镇、藏龙云经济创新园、江夏大道高端商务聚集区等十大亮点片区,经济总量占全区近80%。

航拍江夏经济开发区。新华网发

在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攻克了玄武岩超细纤维纺丝、纺纱、织造及色彩构建等国际难题,助力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五星红旗。

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主动融入对接光谷,拥有7个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个科研院所,坐拥15所高校,成为充满活力的科创大走廊。

大桥现代产业园,汇聚了楚能新能源、武汉金盘智能科技公司等一批新兴产业,以及中国中车、中铁七局、武锅集团等一批行业巨头。

航拍金港汽车产业园。新华网发

金港汽车产业园,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落户十余年,“跑出”量产最快纪录。以华域视觉智慧工厂为首的100多家一级供应商环绕落户,汽车零部件产业夯实江夏工业底盘。

随着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布局稳步推进,江夏金龙大街科创大走廊、江夏大道产业大走廊“两轴”和环汤逊湖创智活力带、文化大道金融商务带、藏龙(杨桥湖大道)创新聚集带“三带”纵横成网,四大产业园区立足各自主业,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车、光融合,构建产业新格局

过去,江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据绝对主力。“汽车‘打喷嚏’,江夏就‘感冒’。”

为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韧性不强”的发展困境,江夏区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确立“331X”产业布局:即向“强”而攀,提质升级“车、光、康”3大主导产业;向“高”而进,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3大新兴产业;向“特”而为,着力做大预制菜1个特色产业;向“新”而创,培育开辟X个未来产业。

图为上汽通用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新华网发

如今的江夏,“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逐渐发挥作用,孵化出“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绿色能源之都”等拳头性产业;细分出合成生物、基因药物、智能物联等成长性产业;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破土萌芽,有望打造1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4个200亿级产业集群,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汽车和光电子,是湖北省两大万亿产业。江夏地处东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和西车谷(武汉开发区)之间,正好位于汽车和光电子这两大万亿产业走廊连接点。

近年来,江夏区着力打造车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示范区。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壮大,武汉光迅科技等245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大健康产业园强势崛起……由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与稳健医疗共同研发的人造血管项目落地江夏,项目创造性地使用弹性纤维材料,仿造出三层结构的人体血管,力争三年内技术指标达到临床使用标准,打破人造血管国外垄断。

今天的江夏,从“一车独大”到“车、光跨界融合发展”,再到“车、光、康”三大主导产业担当大梁,多点支撑、多极崛起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

“基金招商”,培育壮大新引擎

近年来,“土地财政”陷入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如何寻找有效途径既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又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谁也不知道哪棵树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做的就是多撒种子,投、贷、担联动,培养自己的种子企业。”江夏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基金招商”“股权财政”,是江夏区近年来破解土地财政等难题推出的创新打法。

江夏区通过构建了“1+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立足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计划用5年时间筹措200亿元财政资金,并与深创投、复星集团、高瓴资本、国投创业、同创伟业等基金管理机构合作,打造千亿规模投资基金集群。

图为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一角。新华网发

瞄准水产预制菜新赛道,江夏区积极谋划农业增值文章,打造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

武汉明利和丰食品有限公司是江夏区预制菜产业的一张名片,年销售额5年间增长五六倍,规模过亿元。旗下拌饭牛肉酱等产品在中百、山姆、Ole及盒马鲜生等超市和线上平台取得优异销量。

明利和丰拟在江夏建设螃蟹养殖基地,构建养殖、加工和文旅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江夏科投集团获知企业需求后,启动乡村振兴基金向明利和丰直投500万元,并从战略、场地、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

今年一季度,江夏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6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71.15亿元、同比增长21.2%。在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社会资本被精准引导投入到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光电子、大健康、预制菜等产业链完善和产业聚集。

责任编辑 骆璟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