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留学生武汉数字“练功记”

大武汉  2025-05-16 18:47:16
分享到: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600多位海内外嘉宾来武汉“取经”,观摩我国教育数字化成果。而在武汉高校中,有一群留学生已乘着数智变革的“东风”,修炼着“数字化武功”。

练“直播功夫”,90天挣了1万多元

来自南非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留学生文信杰(左)在练习直播。

5月14日上午,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观摩点之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社交电商产业学院,南非留学生Mandlenkosi Vimbelo(中文名文信杰)对着镜头,自信地介绍着一款毛绒玩具。他流利的表达、大方的神态,极具感染力。

从2024年5月来到武汉,不到一年,他已熟练掌握直播带货的流程和技巧,对着镜头就可以侃侃而谈。

文信杰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丝路电商工坊(南非)”的首批学员,来中国实地学习跨境电商技能,一年时间里有3个月在学校学习,9个月到企业实习。他学了“跨境电商基础”“跨境视觉营销设计”等课程。

他还到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在企业的帮助下,在一家跨境电商平台“takealot”开了属于自己的小店,向南非销售电子产品和电子工具,90天他就挣了3万多南非兰特(折合人民币14000多元)。

文信杰即将回到南非,他表示,跨境电商在南非刚刚兴起,他会将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并通过跨境电商项目的推进,加深中国和南非的合作。

练“耐火功夫”,仿真研发冶金高温耐火材料

来自科特迪瓦的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童洲(右)和中国同学在实验室。

5月14日,在武汉科技大学的一间材料实验室里,Toure Djibril(中文名童洲)穿着实验服,正盯着仪器看实验参数。今年28岁的童洲来自科特迪瓦,他是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二的学生,主要研究冶金时使用的高温耐火材料。

童洲介绍,许多耐火材料需要在16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条件下测试,这需要实验室具有极高的检测条件,对于成本、安全性都是挑战,自己因此常常有顾虑。但仿真模拟技术的学习打消了他的顾虑。武汉科技大学打造了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耐火材料基因库等,用数字化工具整合了学校多年的实验数据。学生只需在电脑上输入一些参数,经过计算机模拟,就能很快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童洲说,仿真模拟帮助他在实际操作前筛选掉不合适的参数组合,极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童洲提到的“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也亮相高等教育现场观摩点。“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在武汉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许多事情都变得更方便了。我可以用数字技术查找文献,可以用软件模拟实验,这对我的学习成绩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童洲说。

练“程序功夫”,开发网站让留学生生活更便捷

来自孟加拉国的武汉工程大学留学生莫协。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Alam Morshed(中文名莫协),就读于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来武汉工程大学求学之前,莫协曾在英国、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过程序员,这些实践经历让他对多种编程语言和编程工作流程很熟悉。

相比而言,莫协觉得在武汉求学有更好的创新生态和开发氛围,有很多适合做开发的生活场景。他说,武汉的数字教育具有良好基础,在武汉的求学经历夯实了他的专业能力,拓展了他的视野。

在武汉求学期间,莫协注意到留学生们在日常事务办理流程方面存在诸多困惑,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个留学生互助网站(HI WIT)。他的这个网站整合了校园各类信息,从签证办理流程、课程注册指南到校园设施使用说明等一应俱全,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对于留学生来说,宿舍也是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良好的住宿环境非常重要。”莫协说。作为寝室长,为了更好地管理寝室事务,他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寝室管理的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可以方便地进行卫生检查记录、报修申请。莫协还曾在学校图书室担任管理员,他同样利用自己开发的小程序优化了图书借阅流程。他说,这些都算是数字教育范畴的服务和产品了,他希望在武汉能开发出更多这样的应用。

学校师生对莫协赞不绝口:“他将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数字化工作经验应用于学院管理,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提升了校园生活质量。”

眼下,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武汉召开,莫协每天都通过新闻报道关注会议情况,他相信武汉的数字教育生态会更好,他们在这里会有更多的收获。

练“地质功夫”,在教室就能看遍岩石标本

来自缅甸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美恩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Eipyaephyo(中文名美恩蕾)今年32岁,来自缅甸。

来中国学习的这两年,美恩蕾发现学校教学有许多创新的方式。学习地球物质科学课程时,她会在智慧课程操作平台学习,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成绩以及薄弱点。她也经常在AI研习室进行讨论,提升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而利用课程的虚拟资源,她能观察岩石标本的矿物组成、手标本结构和露头构造特征,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了岩矿分析能力。

美恩蕾给长江日报记者演示手机上的“智学地大”应用程序,登录进去后,通过课程知识图谱的知识点,便可观察系统推送的“火成岩”虚拟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按照AI规划的路径来进行预习。

美恩蕾说:“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武汉举行,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国际趋势。我们在中国学习,不仅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未来也会成为数字教育的推广者。”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