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云端锐评 | 让救人学生补考,是“应急”并非“例外”

长江云新闻  2025-05-14 19:34:34
分享到:

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为因救助突发心梗同学而错过春季高考语文首考的考生姜某启用副题补考。这一举措广受网友好评,这既是对规则弹性的精准把握,更是对人间善意的温暖回应。

5月10日上午,山东省职教高考开考当日,姜某与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上车仅一分钟,身旁同学突发心梗休克。生死攸关之际,姜某迅速利用所学急救知识,对发病同学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 ,同时与司机商议改道送医。司机在联系交警说明情况后,连闯6个红灯,成功将同学及时送医。但姜某虽尽力赶往考场,仍因迟到错过第一门语文考试。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突破数亿 。网友们纷纷为姜某的善良和勇敢点赞,盛赞其“完成了一场关于道德的满分考试”,与此同时,大家也十分关心他能否获得补考机会,评论区满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补考机会”的留言,希望规则能对善意之举网开一面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启用副题安排补考的举措,无疑是对民意的有力呼应 。

高考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其严肃性不容置疑。但山东教育部门没有机械执行“缺考即视为放弃”的刚性条款,而是在核实情况后启动副题机制,既坚守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底线,又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调整,为特殊个案留出了人性空间。这种“原则之上有温度”的处理方式,让社会看到:制度的终极目标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敬畏、对道德行为的呵护。

姜某的选择,在功利主义视角下或许“不合时宜”——放弃首场考试意味着承担巨大的升学风险。但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止于知识考核,更在于培育有温度、有担当的个体。此次补考安排,实质是用制度力量告诉全社会:在追逐个人梦想的路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同样是教育应有的“必答题”。当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为这类善意行为“加分”,当制度设计能够为道德实践“兜底”,我们所培养的,才是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大写的人”。

这起事件也为教育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在数字化、标准化日益成为管理趋势的今天,如何在流程设计中预留“应急通道”,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其实,山东此次启用副题的做法,是“应急”之举,并非“例外”之策。山东并非突破规则,而是通过现有制度框架内的灵活执行,实现了个案正义与整体公平的平衡。未来,或许可以进一步探索更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例如建立“道德实践应急补考”细则,将此类特殊情况纳入规范化处理轨道,让更多善意之举既能得到精神褒奖,也能获得制度保障。

从考生姜某的毅然抉择,到教育部门的暖心回应,我们相信:当每个为他人伸出援手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我们的社会必将涌现更多温暖故事。

(长江云新闻评论员 邓国辉)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