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要盲人“睁眼”,是谁“不长眼”?

长江云新闻  2025-05-14 18:47:28
分享到:

江苏扬州盲人管先生,自幼缺失眼球、无法睁眼,却在营业厅办手机卡时,被要求睁眼、眨眼,完成刷脸。最终,管先生因刷脸失败,无法以本人名义办卡。近日,他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引发全网关注。

要盲人“睁眼”,是一个荒唐的要求。舆论发酵后,有运营商工作人员解释称,办卡过程中的人脸识别是必要程序,旨在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但当记者问及像管先生这类特殊用户是否存在其他验证途径时,该工作人员却一问三不知。涉事营业厅机械执行规定,暴露出数字化进程中"一刀切"的管理惰性,也折射出基层营业厅服务意识的欠缺。

要盲人“睁眼”,还暴露了有些人"故意闭眼"的傲慢。解决管先生的问题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另一家营业厅就允许残疾人凭残疾证办理业务,只需要拍照存档就行。这种灵活变通的做法,既符合规定,又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用规章制度拦住盲人办卡,不过是有些人打着科技的幌子,对用户需求冷眼旁观、冷漠以对。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去年媒体就曾报道,一位94岁的老人为了激活社保卡,竟被家人抱着在银行柜台前进行人脸识别;还有盲人为了通过微信医保验证,不得不在眼皮上贴纸,反复尝试上百次。

我国一直强调保障残疾人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202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及即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都明确要求“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并特别强调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护

制度有了,还需要人有温度地执行。“科技向善”并非空喊口号,而是要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银行可以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医院可以开通声纹挂号系统,营业厅可以为特殊群体保留人工服务通道。这些改进举措并不需要颠覆性的创新,只需要多一份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关怀。

盲人无法“睁眼”,但公共服务绝不能“闭眼”。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因身体条件而被系统拒之门外。只有当技术、制度和服务都“看得见”弱势群体时,我们才能说:城市服务,没有盲区。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