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工地变课堂 大学生探访机器人“工友”

长江云新闻  2025-05-14 15:43:26
分享到:

在全球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与产业前沿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议题。近年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建院”)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交出了一份份创新答卷。近日,该校23级智能建造先锋班10名学生来到了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现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共同见证智能建造技术的非凡魅力。

校企共筑智能建造“移动课堂”

作为智能建造先锋班系列实践课程的重要环节,活动由湖北建院与中建三局联合组织,特邀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总工程师吴吉担任主讲,与湖北建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周俊恒组成双师团队。两人聚焦“智能装备”主题,通过“模拟仿真——虚拟操作——现场验证”的学习链条,让学生直观感受智能化技术如何破解传统施工中的安全、效率与精度难题。

5G塔吊操控延时降至毫秒级

在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湖北建院的同学们实时观看5G塔吊的“云端”操作。操作员在远程控制室内轻摇手柄,百米高空中的塔吊吊臂便精准抓取建材,平稳转运至指定点位。“传统塔吊依赖人眼判断,存在盲区风险。5G技术则让操控延时降至毫秒级,结合AI避障算法,安全性和效率双提升。”技术人员现场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塔吊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工作原理。

湖北建院智能建造先锋班的刘祥羽感慨:“远程操控不仅需要技术熟练度,更要理解数据交互逻辑,这让我们对人机协同有了更深思考。”

探秘机器人“工友”无人化施工现场

在项目标准化施工区,不同类型的物料运输机器人“黑科技”让学生们让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斗型物料运输机器人形似拖车,载重可达1000千克,而且它的轮胎可全方位移动,可实现自动化搬运。

N型物料运输机器人造型如名,内部中空,可运输整垛砌块、箱盛水泥砂浆等垛型物料,在物料装载、运输、卸载等方面实现无人化。

移动式码垛运输机器人由底盘、机械臂、相机、末端夹爪等部分组成,其中末端夹爪采用真空吸盘设计,能够自取、自运、自卸物料。单次抓取能力为50千克,一次可运输600千克砌体。

“以往实训中,我们主要通过校内特定场景下进行机器人作业,但只有现场看到它如何与工人配合和适应复杂环境,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智能化施工的落地逻辑。”湖北建院学生蔡声琴告诉记者,这种“真场景、真问题、真操作”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瞬间“活”了起来。

三维育人生态赋能“未来工匠”

目前,校企双方已围绕智能建造人才能力矩阵多次展开座谈。中建三局汉韵公馆项目总工吴吉表示,行业急需既懂技术又能统筹现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共培的“先锋班”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工程一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据介绍,湖北建院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将持续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以“项目化教学”“工程师进课堂”等形式,构建“数字课堂——实训基地——现场工地”三维育人生态,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输送更多精技术、擅应用、能创新的新生力量。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 记者:傅乐凯 通讯员:罗庆丰 编辑:马静 编审:石勇 仇红月 监制:肖鹏)

责任编辑 许蓓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