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教育界的国际大会为何选在武汉召开?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武汉召开。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首届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在上海举行,第三届为何选择武汉?答案或许藏在这座科教之城的“智慧基因”里。
这里有数字教育的应用场景
作为科教之城,武汉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潜力。这里拥有92所高校和近130万名在校大学生,以及14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在武汉,小学校园刮起“AI风”。武汉经济开发区神龙小学《AI火星车救援挑战》主题课上,六年级学生们戴着VR设备“登陆火星”,通过AI智能体分析地貌数据,用3D打印机制作火星车模型,再借助Suno AI软件为火星车创编车载专辑……
在武汉,数字化的教学延伸到企业产线上。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湖北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精准对接传统制造企业,由老师带着学生帮助黄石50多家模具钢企业,完成了数字化改造。这些成功案例,被编写成了16大类的模块化数字课程,帮助更多学生。
在武汉,“地质元宇宙”帮助学生原地穿越挖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浸式地学实习实训仿真平台大屏前,湖北秭归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内容清晰可见,3D人正在采矿。该平台设有40条野外授课路线,以及150个野外观察点,借助高精度三维建模,真实复刻地质场景,实现用新技术摆脱实习实训的时间和空间束缚。
在武汉,无人机“飞”进了老年人的课堂。近年来,湖北开放大学先后开设了《相机摄影》《手机摄影》《无人机航拍摄影》等课程,仅需一个模拟操控手柄、一台显示器,加上专业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老年学员们就能轻松掌握无人机的操作方法,数字教育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这里有数字教育的科创支撑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AI数字人“楚音”,以文物为原型打造互动教学场景;武汉大学则通过学生主导的卫星研制项目,将航天科技融入实践教育……在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为数字教育提供了科创支撑。
目前,湖北各地各校正在推动“5G+AI”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全场景、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教育新环境。全省有41所中小学校、45所职业院校、52所高校建成全息互动课堂、人工智能教室等数字立体教学空间;在高校设置数字技术相关专业48个、专业点649个,成立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各类人才培养。湖北省还建设了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为全国数字教育发展贡献“湖北方案”。
作为坐拥132所高校、200万大学生的教育大省,同时也是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积极推进以数字化重塑教育生态。重点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开展全学段数智教育、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管、研、评”等环节,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工具性改良”向“结构性变革”跃迁。
这里有城市国际化的多维优势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作为高规格的国际盛会,在开会城市的政策引领性、技术先进性、资源全面性、国际通达性等方面均有配套要求,会址选择需兼顾硬件设施、技术应用、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还要依托城市特色提升会议的国际影响力。
武汉有领先的办会硬件。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届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在上海举行,第三届选择了武汉。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省会城市,近年来,在加速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过程中,大型国际会议的承载力不断提升,国际博览中心等场馆硬件设施全球领先。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武汉有丰富的办会经验。武汉已多次成功涵盖经贸、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多项大型国际会议和活动,比如“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国际顶级网球赛事武汉网球公开赛(WTA/ATP)、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武汉马拉松等,国际化形象日益突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武汉有开放的科技文化。此次大会将在四个观摩点现场,通过全息数字人、VR/AR体验等多种互动方式,沉浸式展示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习中心,全方位展示智能时代数智赋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这也正是武汉“科技+文化”融合的缩影。
当全球数字教育的浪潮奔涌至长江之畔,武汉正以“九省通衢"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展示数字教育的中国智慧。选择武汉,不仅选择了数字教育的丰富场景,更是选择了一种立足中部、辐射全国、对话世界的战略支点。当长江经济带的数字教育脉搏与全球教育创新同频共振,这场盛会必将为人类教育文明的数字化转型,写下更具包容性与生命力的东方注脚。
编审:康耀方 李桓
记者:王雨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