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丨随州曾都:探索“五子”监督 守好集体家底
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随州市曾都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的有效路径,推出“五子”监督法,加强村级“三资”监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清晨,随州市曾都区北郊街道黄龙社区运动中心热闹非凡。健步走、广场舞、打篮球……崭新的运动场上,居民们忙着运动健身,尽情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随州市曾都区北郊街道黄龙社区居民 余双兰:以前这里是个旧厂房旧场地,通过社区的改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我们天天跳跳广场舞、打打羽毛球,锻炼一下身体,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指数越来越高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老厂房变身运动场,改变源于曾都区开展“五子”监督的实际成效。此前,黄龙社区因资产发包合同签订不规范、低价租赁等问题,导致集体收益受损。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社区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收回集体资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打造休闲运动中心。同时,整修周边旧厂房重新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
随州市曾都区北郊街道黄龙社区居民 冷明端:自从这个运动场改造以来,我们每天都过来锻炼,孩子们也有一个运动的好地方,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要为社区点赞。
今年以来,曾都区纪委监委以靶向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为切入口,探索推进“五子监督法”,围绕盘清“家底子”、记好“账本子”、管好“印章子”、定期“晒单子”、守住“钱袋子”等五个关键环节,强化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针对农村“三资”底数不清等问题,曾都区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全区213个村(社区)进行拉网清查,认真梳理形成4大类17项重点关注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核查、交叉检查、信息补采等方式,实行动态管理、对账销号、跟踪问效,推动整改相关问题500余个,及时收回欠缴承包费、租金、资产等3400余万元。
同时,围绕“三重一大”事项、“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低保救助、宅基地审批等领域,编制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规范“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堵塞监管和制度漏洞,推动完善制度机制42项,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随州市曾都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乎民生、连着民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以有力有效监督守好群众的钱袋子,护好集体资金安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长江云新闻记者 周科屹 通讯员 黄赛 张泽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