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从摇摇晃晃到稳稳当当
长江奔腾,承载千年渔火;十年禁渔,擘画山河新卷。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全面实施,这是我国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禁捕能否禁得住、禁得好,对退捕渔民们的转岗安置是难点也是关键点。
对于这一项系统工程,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农业农村、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配合,以“四送”破题,展现民生温度;以“四变”答题,描绘生态蓝图,在这场时代大考中,书写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的动人篇章。
送政策 铸牢民生之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江荆州段全长483公里,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7749人,是湖北省段面最长、安置任务最重、安置难度最大的地市。
2020年7月20日。监利市容城镇最后一批捕捞船舶集中拆解。何伟 摄
荆州市为所有退捕渔民建立一人一册跟踪服务数据库,4700名有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1.48亿元社保补贴如暖流汇入千家万户。
“得益于人社局落实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我们成了洪湖生态的守护者。
如今,每日沿江巡查时,看着水清鱼肥,总觉得不负使命。”说起退捕后的政策扶持,洪湖退捕渔民陈龙满怀感激。
“在江上漂了一辈子,最怕的就是老了没人管。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交了养老保险,生病也有医保,心里总算是踏实了。这张卡就是我的‘定心丸’啊!”洪湖退捕渔民李振好用颤抖的手轻抚社保卡,感叹道。
当第一笔养老保险金到账,当医疗保障覆盖每一个家庭,政策的基石,托举退捕渔民从“风雨飘摇”到“安如磐石”的民生跨越。
送培训 开启涅槃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325人次技能淬炼,让“捕鱼手”蜕变为“金蓝领”。监利的稻田里,“新农人”们弯腰插秧,种下的是对土地的全新期待;
洪湖的直播间里,“带货达人”们热情推介,开启的是新经济的大门……
“人社部门的培训让我有了‘铁饭碗’,现在我们靠本事吃饭,腰杆硬!”荆州区退捕渔民鲁后军说起现在的生活,既自豪又充满希望。曾经握惯渔网的手,如今拿起了电焊枪、握住了直播设备、学会了农技知识,变的是技能,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送帮扶 拓宽致富之源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护航”,各部门为退捕渔民织就帮扶网络。洪湖莲藕师、公安锅盔师、监利面点师等劳务品牌托牢532名创业者,14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浇灌产业新芽。
“政府不仅给我们送技术、送土地,还帮我们跑市场、找销路。现在,自己当老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的打心底里感谢政府,让我们有了敢想敢干的底气!”在政府扶持下,监利退捕渔民曾元洲掌握技术后创业,有了发展信心,更有了致富底气。从“浪尖谋生”到“岸上掘金”,退捕渔民们用勤劳双手,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送岗位 锚定幸福之港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幸福之基。
人社部门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200场招聘会架桥铺路,179个公益岗兜底民生。
“以前靠江吃江,现在护江爱江。市人社局推荐我参加护渔员考试,给我们培训巡查技能。每天看着江豚跃出水面,就觉得这岗站得值!”已经成为护渔员的洪湖退捕渔民吴光成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十分骄傲。
经过学习技能转岗后,江陵退捕渔民王小荣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在小胡鸭厂上班,一个月有5000多元工资,比原先稳定多了,且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真好!”
从“水上漂”到“陆上稳”,从“捕鱼人”到“护渔人”,就业的锚,终将漂泊半生的孤舟系牢在幸福的港湾。
十年禁渔,禁的是涸泽而渔的旧章;转产安置,转的是永续发展的新篇。
2020年12月31日,“十年禁渔”启动后,由渔政、公安、市场监管、海事、长航公安、护鱼员组成的陆上、水上执法队伍在指定执法水域开展执法检查。何伟 摄
从放下渔网到掌握技能,从漂泊不定到安居乐业,7749名渔民的华丽转身,是农业农村、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全力完成的民生答卷。
今日长江畔,渔火化作万家灯火,渔网织就幸福生活——这是荆州各部门合力书写的时代答卷,更是“生态优先、人民至上”的中国实践!
(记者:郭江峰/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