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武汉 创新之城 | “武汉造”人形机器人突破“触觉关”“运动关”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触觉感知和运动控制是两大技术难关。武汉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电子皮肤和高性能关节技术,已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突破。
在武汉华威科实验室,人形机器人正进行高难度操作测试:轻捏软糖不凹陷,抓取豆腐不破碎。之所以能实现精准控制,是因为这双“机械手”表面装备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电子皮肤,超千个感应点就像人类的神经末梢,能感知一根羽毛的重量变化。目前,全国超一半的灵巧手企业都在使用华威科技术,企业已开发出手部、躯干和足底三款电子皮肤,累计配套人形机器人超千台。
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晓辉:目前我们都做了行业的最高(水平),跟湖北省本土的整机企业我们都有合作,包括跟国内的大部分人形机器人的,包括灵巧手的头部企业都在深度合作。
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感知世界的第一步,根据感知到的信息精准动起来,则离不开躯干的支撑。这里是斯微特传动的生产线,这些集成关节正是人形机器人躯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由减速机和电机组成,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的四肢实现精准发力,甚至可以完成芭蕾级平衡动作。目前,企业已开发16款产品,收获国内外大批订单。
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运清:手腕到胳膊到大腿,整个都基本上可以用,力争今年有个两三万台的产能,明年扩充至20万台。
目前,依托近3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武汉已经构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比如,黑芝麻智能芯片负责“大脑”决策,灏存科技中枢系统掌控“小脑”平衡,加上华威科的“触觉神经”和斯微特的“运动关节”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本土配套率已达80%。
武汉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 周俊夫:推进武汉市的零部件企业能够串珠成链,到2027年,在高功率密度关节、精细灵巧手 、电子皮肤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自主可控,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悦 彭瀚 郭裕铭 武汉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