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造世界车谷·看东风 | 东风“链”全球 湖北吸引外资持续加码
作为汽车产销大省,湖北正与汽车产业链链长单位东风公司共同打造新的生态引力,加速集聚国际龙头企业加码布局,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赛道上重构全球汽车创新版图。
博格华纳武汉工厂是博格华纳全球82个制造基地中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在这里,每100秒就有一台电机下线。眼前这台电动电驱产品具有低能耗、轻量化等优势,代表了目前全球驱动电机的最高水平。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新发:(电驱产品)在混动上面用的,同等的条件下它是最节油的,效率是最高的,跑得最远的。
从过去把国外先进的产线带到湖北,到现在集团最先进的新能源电机产自湖北,落户湖北6年,博格华纳接连扩建三期。看中的,是湖北与其汽车产业链链长东风打造的“整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汽车产业全链条。目前,湖北汽车产业链的配套水平已经提升到了80%以上,全球TOP1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就有7家在湖北布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安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朱西产:湖北省已经打好了传统汽车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从武汉到襄阳到十堰,基本上遍布了东风汽车的研发、整车生产、核心零部件,东风汽车给湖北省的汽车打下非常好的基础,吸引更多的零部件公司以及优秀的整车公司,来扩大湖北省的汽车产业群。
当外资车企追投、加码成为常态,湖北汽车产业也实现了从“世界制造工厂”到“源头创新大脑”升级。康明斯,最早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的外企之一,与东风的合作已经超过30年,从建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柴油机研发机构——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到五次追加投资,现在康明斯在湖北已经从技术研发延伸到零部件、整机高端制造、分销服务等全流程,实现“湖北研发、全球应用”。
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总经理 石磊:过往我们很多产品都是从美国、英国的技术中心前期开发完成,然后再导入到中国来进行适应性开发,那么走到今天主体的研发工作基本上都在东亚研发中心完成,很多主体的开发都是在中国完成然后在海外销售。
在湖北,像康明斯这样实现反向输出技术到国外的不在少数。采埃孚在湖北追投建设亚太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研发中心;法雷奥将全球软件技术中心、全球最大研发中心落户湖北;新思科技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增速全国第一…… 以武汉经开区为例,全区集聚外资零部件企业208家、外资工程技术中心35家,已形成“世界车谷”级的零部件供应能力。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俊聪:外资投资形成了“研发在湖北,服务向全球”的新模式,正是由于湖北的汽车产业具有先进的技术领先优势,具有强大的市场所带来的一种市场的认同。
外资重仓,也源于湖北“软环境”和“硬实力”的共振效应。软环境上,湖北自贸试验区经开片区推出“拿地即开工”“跨境贸易秒通关”等28项改革,外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硬实力上,光谷集聚200家智能汽车产业链企业,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地图、5G-V2X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全国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落地武汉,为外企提供“研发-测试-商业化”全场景支持。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俊聪:湖北已经形成了“一核引领、多链协同、全球辐射”的产业格局,供应链的成熟度、交通枢纽的突出优势、中部强大的消费市场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这样都构成了湖北和其他地区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所不同的、具有引领性的独特优势。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谭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