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每月可向全国输送“飞手”上千名
低空经济热潮催生一个新的岗位——无人机操控员,俗称“飞手”。眼下,仙桃正建起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低空人才培养、研学基地,每月向全国输送千名“飞手”。
记者 李理:我现在是在仙桃市低空经济产业园,每个月都有几百名“飞手”从这里毕业,走向全国。我身后的“飞手”学员正在进行无人机的实操训练,可以看到,这架无人机在空中画着“8”字形。
操控无人机沿着训练锥桶在空中画出一个完美的“8”字,这是每一位学员在成为“飞手”前的必修课,不仅要方向、力度精准,还要手眼配合得当,相当于驾照考试中的过“S”弯。
河南省南阳市学员 韩迪:之前看别人飞的时候就以为很简单,真正(自己操作)飞起来的时候,对于我们控制时间、力度、方向等多个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我国在无人机表演、无人机巡查、无人机测绘等领域出现了100万人的“飞手”缺口。仙桃市积极抢占低空赛道,超前规划5100亩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其中,湖北能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建成投用的低空人才培养、研学基地,占地近200亩,规模为华中地区最大,可同时容纳1000名“飞手”训练,从小白到上岗,最快只需一个月时间,每月吸引全国上千名学员前来学习。
CAAC中型多旋翼超视距教员 马梓杰:一个月左右的学习,包括理论基础、飞行场地进行实操训练。学员通过CAAC民航考试合格,拿到机长执照之后,就可以从事吊运、植保等上百种低空经济领域的一些工作。
河南省南阳市学员 韩迪:我还是倾向于吊运方面(工作),很多山区就是危险的地方不方便人力去运输。目前,(吊运工作)可能也就在四五百块钱一天。
今年,仙桃还围绕无人直升机研发生产、无人机表演等领域引进7个项目,就在上个月,仙桃职业学院还与前海青瑞教育科技发展公司签约,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培养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操控、技术服务等领域人才,打造低空人才高地和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
仙桃职业学院院长 李立勇: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积极筹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仙桃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邵远军: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低空领域人才培育、科研攻关、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等实施精准招商。推动一批在谈项目加快落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理 王戎 仙桃台 彭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