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榜样炼成记 | 李星星:从城市导航到极地科考 解锁卫星定位“中国速度”

长江云新闻  2025-05-05 19:37:16
分享到:

今天(5月5日)的《榜样炼成记》,我们来认识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星星,看这位85后教授带领团队让北斗定位更快更精准的故事。

在武汉大学实验室,李星星教授团队正对这台搭载了北斗定位系统的导航小车进行调试。得益于其团队建立的高中低轨卫星联合定轨统一数学模型,系统仅依靠少量中国区域测站,便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导航卫星定轨,配合他提出的广域精密定位方法,初始化时间从数十分钟缩至数秒,极大提高了北斗定位系统的精度与效率。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 李星星:现在卫星的精度可以达到一两个厘米的精度,在中国区域可以做到一分钟以内的厘米级定位,地面定位我们基本上现在静态可以做到毫米级。

这一成果经历了近十年的摸索。过去,要想实现快速且精准的定位,只有两种途径:一种精度高、但用时长,需要15分钟以上才能得到厘米级的精度;另一种能在几秒钟之内得到厘米级定位,但必须在旁边建设基站。美国GPS地面台站遍布全球,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台站大多建在国内。如何不依赖台站,提高北斗卫星的全球服务性能?李星星关注到了低轨卫星。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 李星星:卫星的轨道越低,需要的卫星数量就越多,信号衰减就越少,就可以实现这种高精度的、精准的、快速的、连续的导航服务。

以低轨卫星为研究重点,李星星自2017年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就开始组建团队,立志要攻克制约北斗系统性能的痛点。不断地计算验证,反复研究算法迭代,是李星星和团队的日常。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 李星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不少优秀的人一起来协同做这些事情。通过我的算法的改进,能够使它的精度又提升了一厘米,我们也是有正反馈,是有收获,有成就感。

如今,其团队技术成果不仅广泛应用在华为、腾讯、小米等行业巨头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中,还为川西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我国极地科考任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他培养的多名学生相继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博新计划”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逐渐成为各自领域的科研骨干。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博士研究生 申志恒:未来我们肯定是按照李老师规划去做,争取在10年内能够成为国内比较知名的,做导航或做智能导航相关的团队。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 李星星:从早先我们是学习GPS,再后面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做出中国的北斗,而且能够把北斗做得更好。作为年轻一代能够瞄准国家需求的重大工程,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雅雯 谭思为)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