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崇阳:“土药材”炼成千万元“金疙瘩”
眼下,正是黄精、石菖蒲等中药材播种的最佳时节,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的劲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也进入中药材种苗的销售旺季。
5月4日清晨,县城餐馆经营业主王维光驾驶着小汽车来到合作社上门收购新鲜黄精。随着合作社品牌打响,周边县市餐饮企业、药材商主动上门采购,高峰时段每天有近3吨药材从基地运出。
崇阳县城餐馆经营业主王维光说:“我特地来收购野生的‘鸡头’黄精,拿回家自己九蒸九晒,加工之后添加到菜品里面,它既可以增香增鲜增甜,又可以益气补血,添加了黄精的菜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十几名村民正熟练地加工石菖蒲种苗。在此务工的多为本村留守妇女,经培训后人均日加工药材超200公斤,人均日增收150元。另一侧,经过自动化设备清洗过的黄精通体金黄,村民将其推入车间内进行进一步加工。车间内,合作社负责人金劲松正与村民分拣黄精种苗,将优质种苗整齐码放,准备发往邻县种植基地。
“这个大的一般用来做成品,加工干货,小的适合做种苗,它的生命力非常强。”劲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金劲松告诉记者。
黄精,素有“仙人余粮”之称,是中药材市场的“明星品种”,兼具补气养阴、增强免疫等功效,近年来在养生保健和医药领域需求激增。
崇阳县港口乡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发展林下黄精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小沙坪村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提升乡村“造血”功能,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春夏季节是中药材种植的黄金时期,村里的中药材合作社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每天售出黄精种苗超过10万株,黄精、石菖蒲的成品和半成品超过5000斤。销路好用工需求也大,每天需要20到30人务工。”港口乡小沙坪村党支部书记金时敏介绍。
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合作社现已形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育苗、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种植黄精300余亩、白芨150亩,每年加工黄精、白芨等中药材300多吨,育种2000多万株,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带动本村50多名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全媒体记者:黄沚瞻 特约记者:简臣杰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
